八大误区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

2014-02-15 05:34李季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误区有机常规

文 | 李季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八大误区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

文 | 李季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

目前,由于我国部分生产企业急功近利、有机生产者素质偏低、有机农业研究严重滞后、政府监管缺乏有效机制等原因,导致有机食品在近年出现诚信缺失问题,影响了公众对有机食品的信任,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

有机农业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全国有机农业种植面积约为200万公顷,有机产品也逐渐被公众普遍认同。但是由于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有机生产者素质偏低、有机农业研究严重滞后、政府监管缺乏有效机制等原因,国内有机食品在近年出现诚信缺失问题,影响了公众对有机食品的信任,制约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目前,国内对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还存在一些误区,澄清事实,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

误区一:有机农业就是回归传统

一部分人认为有机农业即传统农业,就是回归。实质上,这是一种消极的观点。有机农业即自然农业是有历史传承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目前有机农业发展较好的一些国家如德国、丹麦等,均采用了相当多的新型技术,回归传统摆脱现代技术是不可行的。

误区二:有机农业是不可实现的

有人认为种地离不开农药和化肥,因此有机农业几乎不可能实现。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有机就应在那些“穷乡僻壤”发展,有机农业由此进一步被边缘化。事实上有机农业代表了农业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它不应受地域方位影响,任何地方均可以开展有机农业。

误区三:有机农业等于低产农业

“有机农业即低产农业”变成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观点。康奈尔大学针对200余项北美和欧洲的研究表明,不同作物有机种植产量为常规的80%。笔者在河北曲周开展的有机蔬菜长期定位研究表明,有机西红柿从一开始连续5年产量都略高于常规西红柿。从这些研究推论:有机并不意味着低产。

误区四:有机食品营养价值高

一些研究和试验表明,有机作物和产品在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对比中高于常规食品。但公众普遍认为的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营养”的概念并不正确,但科学研究并没有证明于此。英国教授Alan D Dangour对55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比较后发现,从营养质量角度比较,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间没有差异。

误区五:有机食品就是环保安全的

消费者普遍认为有机食品一定是环保的、安全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实际上安全、环保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有机农业投入大量没有处理好的农家肥,也会带来潜在的重金属和微生物污染。从环保角度看,有机农业可以在改善土壤、保持水分、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帮助,但是有机系统与常规系统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差别并不大。

误区六:有机农业可以离开土壤?

国内一些地方近年在推广有机无土栽培技术,把无土栽培引入有机农业则与有机农业的宗旨是相违背的。IFOAM提出的有机农业的四个原则中(健康、生态、公平、关爱),提倡有机农业应该保持和促进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星球的健康,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有机农业的一个核心就是培育健康的土壤。通常来说,有机土壤颜色发黑、结构疏松,而且蚯蚓密度高出常规土壤30余倍,是无土栽培所难以达到的。

误区七:有机农业是富人的农业

有机食品价格高也是一个大家传播的观点。随着有机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物流体系的完善,有机食品价格未来将回归到合理的水平。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有机食品价格大约是常规食品的120%~200%。有机食品价格高出常规几倍甚至十倍以上显然是不合理的,是一种市场的扭曲。

误区八:有机农业是未来的农业方向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全球有机农业种植面积仍只占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5%,在可预见的未来20年时间内,有机农业在多数国家也不会成为农业的主流方向。但否定有机农业是主导方向也不完全科学。若从现在开始,开展有机农业技术及实践,也必然为农业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误区有机常规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常规之外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