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农村科技创业大有可为

2014-02-15 05:38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遂昌电子商务科技

文 | 本刊编辑部

互联网时代,农村科技创业大有可为

文 | 本刊编辑部

农村科技创业是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对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农村互联网技术应用普及与深化,农村科技领域迎来了新的创业高潮,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overReport

农村科技创业是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对提高农业附加值,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农村互联网技术应用普及与深化,农村科技领域迎来了新的创业高潮,加速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农村科技创业是通过创业的方式把科技直接带到农村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从而推进科技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正在以改变一切的力量主导着今天的商业模式创新。这对于农村科技创业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7月1日,在由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方谈”上,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吴飞鸣、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庆慧、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私募股权研修项目主任马培瑞、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文杰等业界代表和专家会议围绕“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科技创业”主题展开深度讨论。

依靠互联网,农村创业大有可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7.5%,这充分显示出我国农村已进入互联网时代。

突飞猛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开启了农业交易领域的创业高潮。目前,我国各类涉农电商网站已达3.1万家,其中专门的农业电商平台达到3000家。据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2013~2014年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农业电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涉及到酒类、农产品、林产品、牧渔产品等10多个行业,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不仅如此,互联网还引爆了个体农户创业高潮,据统计,至2013年,仅在阿里平台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39.40万家,涉农网店数量仍在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除在流通领域的突破外,互联网技术还加速了农业服务从简单的信息指导到生产、交易服务领域的深度拓展。农产品电商行业的火热促使电商服务商开始试水农业,为农产品网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另外,诸如客服外包的电商服务商、主打地方农特产品和旅游资源的本地化综合服务商兴起。

作为信息传递工具的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物联网革新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智能感知、无线传感网、云计算与云服务等物联网技术推动了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与此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构建的专家服务平台,使得农户与专家沟通更畅通。

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科技创业促进了科技、知识、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为实现农业高附加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涌现创业新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我国农村科技创业迎来新高潮,探索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

遂昌模式:特色农产品县域电商

近年来,全国涌现了一批以农产品为特色的县域电子商务案例,浙江遂昌模式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浙江遂昌县电子商务从2005年以网上淘宝店形式销售烤薯、菊米、笋干等特产为起始,至今已形成“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的遂昌模式。

遂昌的本地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主要是指遂昌县网店协会和企业性质的遂网公司的综合体。2010年,由遂昌县政府牵头、多家农特产企业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公共平台遂昌网店协会,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农副产品集约化营销,集中农产品分销,打造了一个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与此同时,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农户零成本开店。目前,在遂昌县城5万人口中,集聚了近1200家网店,年销售总额近亿元。其中,销售最大的网店年销售额达上千万,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传统农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在“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的遂昌模式中,本地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是遂昌模式的核心,网商是遂昌模式的基础,传统产业是遂昌模式的动力,而政策环境成为遂昌模式的催化剂。

电子商务也带动了当地县域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在遂昌,与电子商务高度关联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产业,其增加值在2010年网店协会成立后开始快速增长。与此同时,2013年1月淘宝遂昌馆上线后,线上旅游产品开始热销,上半年同比增长750%。

此外,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还形成了大力发展核桃电子商务的甘肃省成县,依靠运营商打造本地五谷杂粮品牌的吉林省通榆县等发展模式。

安徽农网:农业集成服务平台

互联网技术服务农村科技创业的基础领域是信息服务。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技术迭代周期不断缩短,信息更新更加频繁,农业生产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信息服务领域的农村科技创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信息服务领域创业形成了集技术服务、专家服务、交易信息服务、培训服务、营销服务、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平台。

安徽农网是典型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之一,是在当地政府引导下,依托安徽气象部门的网络、技术、人才优势,而建立起的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它以省、市、县、乡四级服务组织为依托,包括1个省级信息中心、17个市级信息中心、61个县级信息服务中心、189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以专业服务队伍、专家顾问为技术支撑,目前现有专职信息员达2132人,聘请中外专家顾问79人;以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注册会员、涉农企业为纽带,注册会员已达到29587个,进而形成的以网站、广播、电视、电话、报纸为服务载体,无偿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农网 “告诉农民干什么,教会农民怎样干,帮助农民销出去”,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订单农业、网上招商引资、农村科技培训等,安徽农网发挥了信息导航作用,并直接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例如,在一年时间内,芜湖县易太镇的12位种养大户,利用农网信息完成农副产品、苗木花卉等交易28笔,成交额260.05万元。促进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此外,一些服务于其他行业的、较成熟的信息化服务咨询公司也开始进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开拓出涵盖创业培训、产品策划、企业运营、投融资服务、品牌建设等的农业产业链服务。

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2013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896亿元,物联网应用逐渐从工业生产领域走向农业生产领域,从智慧城市向智能农业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铺平道路。据了解,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种植业生产成本可下降40%左右,产量可增加30%左右,农民劳动强度可降低约30%。如北京市海淀区田村海舟慧霖葡萄园,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园区智能生产,实现节约劳动力、有效管理田间病虫害等,而且促使了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田村地区农业发展由生产向服务、经营、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

农村科技创新,借助创业的力量,逐渐成为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源泉。农村科技领域创业,推动了科技生产要素,包括现代金融和信息要素,进入农业生产、经营领域,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水平。未来,随着农村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农村科技领域创业大有所为。

政策助力科技创业

2009年由科技部等八部委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推进了科技特派员在农业领域创业的积极性;2010年科技部联合中组部、工信部在七省开展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2013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除了中央层面政策上的关注,各个省区也出台了多部地方政策来助力互联网技术下的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如海南省科技厅组织海南农博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发建设的科技110农博网,安徽气象部门主导建设的安徽农网,以及北京海淀区田村海舟慧霖葡萄园的建设,尤其是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各类政策的催化。

人才是关键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高潮迭起,人们对现代农业是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体的认识深化,这对农村科技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谁来创业、怎么创业,显得尤为迫切。

农村科技特派员带动创业链

2009年由科技部等八部委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以来,取得重大进展,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队伍日益壮大,超过了72万人,至2013年9月,科技特派员共形成利益共同体5万多个,创办企业1.5万多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4.5万项,创业获利400多亿元,辐射带动农民6000多万人。

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有利地加快了科技要素向农村转移,带动了金融、管理、信息等生产经营要素向农村聚集,推动农村科技型企业、农村科技合作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职业农民的先锋队,农村科技创业的主力军。

大学生是农业科技创业的生力军

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商业模式已经对市场表现出极大地不适应性,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能够对新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与挖掘,他们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业带动作用与影响力愈加凸显,成为农村科技创业的生力军。根据《2014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有3万多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参与创业,领办创办创业项目两万多个,领办合办合作社5204个,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26.6万个。

大学生农业创业,对于优化农业人才结构、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农民科技与创业素质是当务之急

互联网时代,加快农村科技创业,全面向现代农业进军,要求农业从业者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整体农民素质不高,造成创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科技领域创业的瓶颈。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场的需求拉动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取得新进展,形成订单式培训、网络培训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产业带动型等多种培训模式。对农民基础技能培训与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将会改善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科技创业环境。

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方谈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定期组织召开“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方谈”会议,对农村科技创新领域热点问题的相关理论、观点、政策、做法等进行研讨和点评,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中国农村科技创新五方谈”为“政、产、学、研、用”五方搭建协同创新的研讨交流平台,自2013年首次召开以来,已经举办12期,近90名专家学者,30余家企业参与活动,为中国农村的科技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和做法。

2014年第9期《中国农村科技》杂志将刊登主题为“突破创新困局 推动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创新五方谈论坛研讨成果,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遂昌电子商务科技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何鹤
2018中国(杭州)国际少儿漫画大赛遂昌展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科技在线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