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前行的力量

2014-02-15 03:36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4年6期
关键词:排查隐患灾害

汇聚前行的力量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灾害防治压力正在日益增大,安全生产问题成为党委政府的心病。如何确保安全生产持续平稳,经济发展持续健康?长沙市、耒阳市、双峰县、株洲市形成了“不安全不生产”“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重在平时”“安全隐患必须由企业从源头治理开始”的共识。

长沙市:向城市工业灾害说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高危行业涉危企业增多,大量基础建设项目在建,城市公共设施老旧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衍生出影响城市安全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由此引发的火灾、爆炸、泄漏、中毒、辐射、污染、采空区和高层建筑物坍塌等灾害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形象。

长沙是一个高危行业相对齐全和集中的城市,仅在建工程项目就达2000余个、特种设备6.5万台套、城区桥隧17 2座、燃气次高压管网7 2公里、中低压管网2000余公里,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工业灾害防治压力正在日益增大。

如何确保省会长沙的城市安全?如何确保长沙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寄华作出了回答。

何寄华:城市安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市的工业灾害防治压力一直较大,为此,长沙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工作机构,实行工业灾害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出台并启动了相关城市工业灾害防治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制定了城市工业灾害危险源辨识评估地方标准。健全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工业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考核评价、财政投入引导带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处置和社会化风险防范、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等机制,有力推进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机制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源头管理是治本之策

长沙市一直在削减存量、控制增量和提升质量上想办法。近年来,全市共关闭非煤矿山企业30余家,取缔关闭涉重金属污染的有色、化工、冶炼企业4 2家,重点开展了坪塘老工业基地污染产业退出,筹资2亿元整体搬迁651仓库。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引导中心城区涉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共否决高污染项目425个,涉及资金近90亿元,在工业园区新设立危化建设项目15个。同时,按照园区生产、专门存储的思路,采取“关、迁、限、改”措施,调整全市涉危工业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安全运行质量。目前,长沙已建各类工业产业园区20余个,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5个。

强力整改隐患,确保长治久安

隐患是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的罪魁祸首,消除隐患是提升城市本质安全的根本出路。近年来,长沙市累计安排城市公共安全重大隐患治理基金4 000多万元,强力整治了湘江银盆岭大桥、浏阳河大桥、1 34处建筑压覆燃气管道、全市所有主干道空洞检测、金垅冷库氨气泄漏等一大批重大隐患。

城市工业灾害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综合治理”。长沙市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了城市工业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监管机制,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资源共享的工作平台和责权明晰、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通过不断完善监控管理设施,健全应急救助体系,建立起政府统一指挥、应急救援物资统一配置、各行业(领域)单位广泛参与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对重特大工业灾害的响应和救援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通过强化考核评估,长沙市逐步建立起可量化、可约束、可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目标管理办法,制定了城市工业灾害评估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定期对城市工业灾害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城市工业灾害防治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治理格局已经形成。

耒阳市:不能因煤而衰

耒阳市是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煤炭是支柱产业,对财政的贡献在50%左右。可以说,耒阳是因煤而兴,问题也由煤而生——2010~2012年是耒阳市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多发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居高不下,被列入全国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市之一,省政府甚至派驻工作组专门督导。2011年被全省“一票否决”。时至今日,耒阳市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由 2011年的“一票否决”、2012年被“黄牌警告”到2013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尤其是煤矿领域实现了“零事故”。但是耒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蒋云良心里的大石头还没有彻底落下。

蒋云良:耒阳市的煤矿安全问题仍然是市委市政府的心病。

2012年4月,省政府督导组进驻耒阳后,帮助我们客观分析了事故原因,指出了煤矿生产不安全十大症结,提出了“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加强规范管理,推行正规开采”的指导思想。煤矿整治整合是利益大调整、大革命,当时出现了反对、质疑、犹豫等各种不同声音。为此,我们先后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和各类座谈会议,市级领导按照“一岗双责”原则联乡包矿,反复深入做工作,特别是2012年“7·4”较大透水事故后,全市煤矿实行了休克疗法,要求所有煤矿“不整治就不能生产、不整合就必须退出”,必须真整真合,成立紧密性煤业公司;整治整合未完成的,停止煤矿业主非煤项目的审批。全市上下都形成了共识:“不安全不生产”,“不整治整合,耒阳的煤矿就会退出历史舞台、耒阳的发展就会遭受重创。”

切实从严整合程序。严格标准不降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坚持同一井田、同一水系煤矿必须整合成一个煤业公司的原则,按照签订整合协议——司法公证股权章程——工商注册——1 3个部门联合验收——市政府审核批准的组建程序。

在煤矿整治整合具体实施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可以说远超预期,资金、资源、证照、销售等难题亟待破解。资金支持上,耒阳市财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筹集1.5亿元,与中信银行洽谈合作成立7.5亿元的煤炭产业发展基金,现已为1 3个煤业公司放贷2.4 5亿元;为帮助煤矿恢复生产,我们正探索成立煤炭发展基金。资源调扩上,编制了煤矿开采总体规划,完成了资源调扩第二轮评审。证照办理上,争取省厅组成帮扶煤矿办证工作组先后两次亲临耒阳现场办公,各煤业公司四证一照逐步办理。

然而仅仅引导整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出铁拳,严治理,严肃惩处不留情面。强力“打非治违”,深入推进“三大行动”,认真落实“112 11”工程(炸掉一批煤矿、改造一批井筒功能、安装跑车防护和防跑车两套装置、根除一批陋习、落实一批制度)和“五零”工程(煤矿关闭零犹豫、煤炭生产零乱采、水害防范零盲区、源头监管零漏洞、超深越界零容忍)。同时大力开展公职人员入股煤矿整治活动,深挖煤矿背后的腐败,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煤矿背后的保护伞,斩断黑色利益链,2012年以来,抓捕事故矿主4人、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管理人员)17人,清理处理公职人员投资入股8人,真正实现了“一个煤矿一个井口出煤”,根本杜绝非法矿井、风井出煤、副井出煤和彻底消灭非法井筒,基本遏制了超深越界开采。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对不带班下井的矿领导和不安全操作的矿工一律列入“黑名单”,对安全生产“黑名单”的企业实行挂牌整改,并取消相关优惠政策。

耒阳市的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但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每天都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去筑牢安全防线,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

双峰县:安全生产重在平时

乡镇安全生产是整个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整个安全生产工作大局。如何争取和创造有利于乡镇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条件,强化和完善乡镇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综合协调体系、监查执法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确保安全生产持续平稳,是县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高度重视的课题。

双峰县地处湘中,灾害性安全隐患与危险源多,高危行业门类齐全,企业小、散、多,属于安全事故易发地区。然而全县生产安全事故从200 4年的150起、死亡7 2人,到2013年的12起、死亡5人,10年间,事故数量、死亡人数降幅都达到了9 2%以上,实现连续11年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道路交通领域连续9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水上交通等高危行业领域连续7年实现行业整体零死亡事故。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双峰县201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安全生产示范县绝非偶然。双峰县委书记吴德华认为,安全生产重在平时,必须实打实,群防群治,下大力气搞好日常管理。

吴德华:搞好安全生产,不可能一蹴而就,遏制杜绝事故发生,也没有捷径、窍门可言。2006年开始,以安全生产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在进一步强化乡镇责任区安排专职安监员,村组、厂矿企业配备安全生产信息员,落实安全监管“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基础上,统一推进乡镇安监站标准化管理,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监管工作人员数量,至少3人,多则12人,安排标准办公用房,配备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数码相机等办公设备和专用监管装备,一些乡镇还配置了安全监管专车,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基本情况、隐患排查整治、特种作业人员等10类台账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等1 4项工作制度,抓好日常监管质量,使乡镇基层安全管理从硬件到软件都规范有效。

安全生产不是空中楼阁,好的监管机制必须有最广泛、最基层的群众参与才是实现生产安全的根本保证。

近几年,双峰县突出强调安全生产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抓安全生产,实行群防、群治、群管、群控,从最源头监管安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示范社区、示范企业、示范学校、示范班组、示范岗位等活动,从2011年开始,全县所有行政村都将安全管理列入自治章程,组建了义务安全巡查队伍,并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经常性安全巡查、应急救援演练等形式,加强森林防火、农村建房、农业生产用电、公共消防、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学生假期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特别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根据各乡镇安全生产环境状况、基础条件的实际情况,开展侧重点不同的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形成了杏子铺镇的水利安全、印塘乡的平安农机、荷叶镇的旅游安全、走马街镇的安全文化建设、三塘铺镇的安全群防群治、洪山殿镇与蛇形山镇的煤矿安全监管、沙塘乡的道路交通管理、井字镇的采砂整治、花门镇的农村建筑安全、永丰镇的社会化监管、经开新区的烟花爆竹打非等各有侧重、特色突出、相互促进、成效显著的示范群体,全县1 6个乡镇全部通过市级示范乡镇,省级示范乡镇现已达到1 3个。

株洲市:让企业对自己负责

排查治理隐患既是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安监部门通过监管执法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关键所在。但是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导致了隐患排查治理政企职责不清,角色错位,某些政府职能部门成了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主力运动员,承担了无限责任。甚至出现了“企业老板只顾赚票子,不顾员工命根子,出了事故政府当孝子,一些干部丢帽子,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冷、政府热”的怪现象。

株洲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南方交通枢纽,也是全国烟花爆竹之乡、危险化学品主要生产基地及中南地区重要的服装批发基地,工矿商贸等各类高危行业门类齐全。目前,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4 6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5 9 3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 6 8家,烟花爆竹经营网点15 37家,煤矿112家(含2家省管煤矿),非煤矿山企业17 1家,尾矿库4 5座,高危企业点多、线长、面广。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全市县以上安监部门只有17 8人,其中执法人员不到80人,很难从时间、质量上实现全覆盖执法检查。

如何走出这些困局?株洲市安监局局长殷顺堂介绍了株洲的探索。

殷顺堂:政府包揽一切的做法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要求根本不相适应,面对千差万别的成千上万企业,安监部门不仅执法人员数量十分有限,而且执法人员识别隐患的专业能力水平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安监部门计划执法检查很难做到全覆盖,更不可能承担无限责任。

必须从工作机制上彻底理清政、企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职责。一方面让政府部门正确守责不错位,真正有效地履行执法监督的职责,另一方面让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使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隐患排查治理,激发广大职工排查治理隐患的积极性。

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源头治理作用。

安全隐患必须由企业从源头治理开始。因为企业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承担者,也只有企业对自己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性能、作业环境管理状况最熟悉。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长期在生产管理一线,哪些方面安全管理有漏洞,哪些生产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哪些地方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怎样进行有效治理等,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发挥好源头治理作用呢?

企业按时自查。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对照本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特别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和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的要求,采取班组岗位日查、安管部门检查巡查、企业领导定期督查等方式开展事故隐患自查工作,让成千上万双眼睛盯住安全隐患。

企业及时自纠。对自查发现和上级交办的一般事故隐患,必须立即组织整改,对自查发现的重大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限期整改到位。企业依法提取并设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账户,专项用于隐患排查治理、奖励发现举报隐患的员工等。

企业准时月报。企业汇总每月自查隐患情况、整改落实情况、治理资金使用情况和验收情况,形成月报表,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三方签字,加盖公章后及时上报辖区内安监部门,主动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管。

许多企业总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往往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们不能过高估计某些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这就要求安监部门必须发挥安监执法的监督作用,迫使企业常存戒惧之心、常怀自律之意,倒逼企业自觉落实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的主体责任。

猜你喜欢
排查隐患灾害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