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益广告成为品德教学的助推器

2014-02-19 09:50孙银华陈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品公益广告德育

孙银华+陈静

公益广告指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它以自己独有的社会性、生活性、展示性、灵活性、深刻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2012年6月8日,中央电视台隆重开展面向全球的电视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到会嘉宾——曾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认为,公益广告具有“将文化落实为文明,将教育落实到教养”的功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以设想,思品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好公益广告这一资源,演绎课堂精彩应如虎添翼。

公益广告既然是优质的德育资源,那么如何发掘和利用呢?笔者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导入,资源运用添魅力

小学思品教材中,很多课题都与公益广告一样,取材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两者有了很好的结合点。我们可以无痕切入,优化思品课堂教学环节,增强思品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运用公益广告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教学《父母的疼爱》时,课堂伊始我便播放一则关于感恩母爱的公益广告。在舒缓的音乐中,母亲为孩子扎小辫、擦汗、准备书包、烧可口的饭菜、察看风扇是否吹向孩子等细节,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他们开始畅所欲言,叙述自己的感受。黄香温席、沉香救母、孟郊吟诗等名人轶事,孩子自身得到的父母沉甸甸的关爱,从孩子的口中汩汩涌出……为体味“父母关爱”之情铺平了道路。

每节课都有重难点,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所以必须予以突破。公益广告的艺术表现手法平实、常见,恰当运用,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起到警示或导向作用。教学《保护人类的家园》一课时,我在学生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后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秀出你的环保搭档》,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并总结视频中提出的一些环保措施:收集废纸盒、自带餐具、使用环保铅笔、不买带电池的玩具、不用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然后我问学生:“你们有什么金点子,不妨分享一下。”同学们纷纷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这样的教学成功地引领学生将“环保”这个大理念落实到小行动上,生成为学生的环保行为。

二、延伸课外,资源运用增体验

除了在思品课堂上我们可以巧妙运用公益广告这一优质资源外,课外我们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关于公益广告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以“我最喜爱的公益广告”为主题,让学生搜集身边的公益广告,谈谈自己最喜爱的;或者以“我是小小广告师”为主题,让学生先参观优秀广告部门制作公益广告的过程,请他们谈谈经验,然后制定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一次公益广告的原创评比活动;还可以师生协作,举行一个公益广告的小型博览会,在一次视听盛宴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我们曾在班级开展过一次以“别把花草树木弄疼了”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设计比赛,学生参赛热情高涨,交上来的作品精彩纷呈。有的诗意:“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有的沉痛:“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有的理智:“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有的诚恳:“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有的发人深省:“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有的提起画笔,或无声批判滥砍滥伐、大肆践踏的恶行,或绘出自己心中最美的洁净家园,还有的谱写关于爱护花草的歌曲……在感知、创作、品鉴公益广告等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自我教育,接受了情感熏陶,提升了自己的道德素养。

三、讲求实效,资源运用不盲从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确实,不少德育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了公益广告的深刻影响,但我们还得具备更高的教学智慧,将这一优质资源有效运用到自己的德育工作中去。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一则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广告中妈妈不顾辛劳,给自己妈妈洗脚,儿子深受感染,费力端来一盆水,风铃声中,稚嫩的童音响起:“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德育工作者们也将之视为教育学生的好题材。于是乎,学生们接到了这样一项特别的作业——给某个长辈洗脚,有的还要写下体会和感想。一些教师布置这样一项德育作业时,简单得令人吃惊,没有引领,有的只有命令的口吻或者冰冷的文字,学生为洗脚而洗脚,为作业而作业,试问这样的情况下,能产生什么样的德育效果?学生又怎能养成热爱并回报家人的意识?广告是从“洗脚”这个细微小节诠释“爱”这个大主题的,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又怎能可笑地将“洗脚”这种单一行为机械化地等同于“爱”的教育?

笔者以为,在利用公益广告这一优质资源时,我们德育工作者应做到精心而不刻意,运用要得法,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英国小说家道格拉斯说:“透过广告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那么,就让我们在潜心发掘、巧妙利用公益广告的过程中,引领孩子们追逐自己乃至国家的理想,并努力实现这些理想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品公益广告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公益广告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