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美术类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移动阅读服务研究*

2014-02-28 12:46李雪芬
图书馆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素质教育

朱 甜 李雪芬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2)

面向美术类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移动阅读服务研究*

朱 甜 李雪芬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2)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个人移动终端使用情况、阅读习惯、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希望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对图书馆现有数据资源的移动利用等方面对中国美术学院在校师生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面向美术类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提出了构想。

信息素质教育 移动阅读服务 问卷调查 美术类高校

1 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3G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高速无线网络的发展,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形式。

在移动互联网络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了强烈冲击,移动阅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据统计,截至2011年1月,中国移动浙江手机阅读基地月信息费收入已超过8000万元,累计访问用户超过1亿,日均点击量超过1.7亿次,有40多本书点击超过1亿次,有600多本书点击超过1000万次[1]。移动阅读的魅力可窥一斑。

移动阅读是指读者通过手机、PDA、MP4、KINDLE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的行为。通过移动阅读,读者可以不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享受阅读乐趣。随着移动阅读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作为面向广大师生的信息服务机构,必须顺应移动阅读的潮流,建设数字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更好更方便的阅读服务。

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美术类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艺术人才的需要,是增强美术类大学社会竞争力的需要。在面向艺术类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中,国外一些大学和图书馆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实践,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提出了适合艺术类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标准——“艺术类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2];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建立了艺术史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3]。但是,由于艺术院校教学特点、资源特色、服务模式等原因,国内美术类院校信息素质的教育环境不容乐观。

美术院校图书馆能否利用移动阅读盛行的契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移动阅读服务来深化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同时完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笔者以中国美术学院在校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美术类专业师生对数字化资源、移动阅读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构建适合美术院校的移动阅读服务模式。

2 美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及移动阅读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选取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在校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中国美术学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目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6000多人,设有艺术人文、造型、设计、建筑、公共艺术、传媒动画等多个学院,涵盖了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63万余册,电子资源数据库等11种,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已经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校园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图书馆区域。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除了新生入馆等讲座外,针对硕、博研究生开设了“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面向本科生开设了非专业选修课。

2.2 调查方法

为能更好地了解当前美术院校师生的信息素质水平以及对信息素质教育、移动阅读服务的需求,笔者从用户的个人移动终端使用情况、阅读习惯、接受信息素质教育情况、希望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对图书馆现有数据资源的移动利用等几方面设计了开放式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问卷调查在发放前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达到预期要求。

问卷调查以当场匿名填写并收回的方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图书馆和象山校区图书馆进行。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回收有效率为90.5%。此次问卷调查中,本科生比例为67.2%,研究生比例为27.1%,教职工比例为5.7%。

2.3 调查结果

①个人移动终端保有量和使用情况

移动终端设备是移动阅读服务开展的基础,问卷结果显示有99.45%的用户拥有手机,在拥有手机的用户中有60.83%人使用的是HTC、iPhone等有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机;有9.12%的用户拥有笔记本或上网本;MP4/5、PDA的拥有量为11.32%。50.27%的用户经常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用户群中,移动终端设备的覆盖率和使用率都是比较高的,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已经为大部分人所接受。

②个人阅读习惯

随着文献资料的数字化,传统纸质文献阅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调查中有53.59%的用户尝试使用手机、MP4、电子阅读器等进行电子移动阅读,46.41%的人仍习惯于阅读纸质文献。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化的今天,图书馆用户的个人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用户对于没有空间、时间等限制的电子移动阅读充满期待。

③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现状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主要以讲座、课程、发放宣传教育资料为主。通过调查发现,有9.67%的用户接受过图书馆相关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在这些用户中有82.85%的人表示信息素质教育非常有用。虽然图书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但是由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起步较晚(2012年才正式纳入学校教务处课程体系),受教育的用户面窄。同时,用户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相关技能培训的需求却非常迫切,信息素质教育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④希望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

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环境使得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调查显示,用户对图书馆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均表示了一定的关注。

表1 希望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

⑤图书馆现有数据资源的移动利用

由于无线网络的覆盖、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尝试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来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笔者曾在2011年10月做过关于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的问卷调查,在关于是否尝试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登录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页的选项中,只有7.86%的人曾经尝试利用移动设备接入图书馆主页,但是这个数据在一年之后已经增长到12.43%。在这些尝试利用移动设备登录图书馆主页的用户中,有44.44%的用户体验了OPAC书刊检索功能;26.66%的用户下载使用了电子书;11.11%的用户使用了图像资源类数据库。美术院校图书馆用户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移动终端设备对图书馆利用方式所带来的转变,但是还未深入体验。

3 面向美术类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构建

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基于传统印刷的文化产品的信息素质已经不再适应瞬息万变、多元复杂的数字环境,环境的根本变化导致信息素质传统范式向新的范式转变[4],信息素质2.0出现了。信息素质2.0的出现,使得信息素质教育实践也相应有了转变,而Web2.0技术与信息素质教育的结合,拓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信息素质2.0已经从以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于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移动阅读服务而言,用户需求是服务的出发点,而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则是服务的目标。

3.1 移动阅读引导模式

阅读引导是指针对人们的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技能等方面给予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服务过程中,可以从用户不同的阅读动机、多样的阅读内容、实用的阅读技能等角度构建服务模式。

阅读动机是阅读行为发生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阅读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阅读者进行阅读是完全出于自愿,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进行阅读;而为了应付考试、完成论文等开展的阅读,则属于外在动机。由于美术类专业实践性强,因此师生往往会重视专业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和有效阅读。移动阅读引导服务可以结合信息素质教育中信息意识的培养,引导读者认清其信息需求,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考试、论文写作等目的,与教师进行合作,对课程的参考书目进行整合,将其中馆藏现有的电子书等制作成移动阅读专题,公布在图书馆主页上或者以短信形式进行定向推送。

不同的阅读内容可以吸引不同的用户来开展阅读。定题式移动导读可以根据用户对阅读内容的专门需要,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检索、整理、归纳,形成二次加工产品,用户可以以移动阅读形式进行阅读浏览。美术院校师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图片、影像资源需求迫切。在图书馆日常服务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图片、影像类数据资源较难检索,准率较低,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美术院校图书馆可以与学校研创处合作,为进行课题研究、创作的师生提供专业的定题咨询和导读。图书馆员利用其图书情报专业优势,对馆藏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可以为师生的研究创作节省宝贵的时间;而移动导读的服务模式则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研究创作。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但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时,可以根据专业建立“美术学科资源导航”,将网络美术学科资源按美术学专业分类标引,方便用户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信息素质教育要求指导读者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并适当引入信息道德相关理念,使读者在进行移动阅读过程中尊重他人知识产品,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

移动阅读颠覆了传统印刷型文献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读器、阅读软件层出不穷,功能各异。因此,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服务过程中,要与信息能力教育相结合,加强用户阅读技能的指导,使用户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更好地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阅读功能。

3.2 移动阅读互动模式

随着Web2.0的实践和应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均发生了巨大改变。每个人作为信息的使用者和创造者都被平等地对待,人们在享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时,希望服务能个性化、专业化和主动化。

美术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博形式来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微博上信息资源以微内容发布,信息呈现多样化,包括文字、照片、影像等,随意发布、易于共享和互动。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搭建信息素质教育和阅读分享平台,通过定期发布美术类信息资源检索技巧、信息素质讲座、新书通报、读者阅读心得等信息,吸引用户关注,构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与阅读分享生态圈,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的互动交流。

4 结语

移动阅读服务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顺应了Web2.0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图书馆的服务化被动为互动。面向美术专业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移动阅读服务,需要美术院校图书馆加强馆藏美术类专业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打造以美术学、图书情报学和计算机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为主的服务团队,完善图书馆移动资源使用的数字环境,建立以美术学专业数字资源为主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平台。

[1]中移动称手机阅读基地日均点击量超1.7亿次[OL]. [2012-04-19].http://tech.sina.com.cn/t/2011-01-09/14285 074474.shtml.

[2]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A Framework for the Faculty of Arts[OL].[2012-03-29].http://www.library.unimelb.edu.au/redevelopments/library_redevelopme nts_unit.

[3]SJSU Art History Information Competence Proposal[OL]. [2012-03-29].http://www/sjsu.edu/ecrowe/art/proposal_infocomp.htm.

[4]柯平,贾东琴,李廷翰.2010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11(9):1281-1288.

[5]陈淑珍.基于Web2.0的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3):104-107.

[6]郑成铭,詹庆东.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5):47-50.

[7]肖学斌.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展望[J].图书馆杂志,2009(4):7-16.

朱 甜女,1980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素质教育、学科服务。

李雪芬女,1959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

G205

2014-01-09;责编:王天泥。)

*本文系浙江省图书馆学会2012年度立项科研课题“面向美术类信息素质教育的移动阅读服务研究”(课题编号:Ztx2012A-6)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人物风景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