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梅毒21例临床分析

2014-03-06 23:28周卫东江苏省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24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2期
关键词:螺旋体神经性梅毒

周卫东 江苏省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24100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随近年来感染率上升,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神经性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表现为头痛、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下肢感觉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视力下降、听觉减退、脑膜刺激症状。现将本院2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加深临床医师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3年1-12月收治住院的21例神经性梅毒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3.3岁,均符合梅毒诊断标准[1]。21例患者均已婚,有冶游史14例(男13例,女1例),7例否认有梅毒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 2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麻痹性痴呆14例,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精神、行为异常;脑血管型4例,表现为肢体偏瘫,癫痫发作;脑膜梅毒1例,表现为头痛;脊髓痨2例,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其中8例有高血压病,3例有糖尿病,1例有慢性酒精中毒病史。

1.3 实验室检查 21例患者的血清学、脑脊液抗体检查定性试验TPHA均阳性,脑脊液RPR为1∶4~1∶64不等。常规头颅CT和MRI检查7例阳性表现,主要为基底节区、皮质下、半卵圆中心的梗塞和缺血灶。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胞数均升高。且以单核细胞为主。

1.4 治疗与预后 本组患者给予青霉素1 200~2 400万U/d,头孢曲松4g/d,其中4例单用青霉素,3例单用头孢曲松,14例两者联合应用,时间达到3周。治疗前均给予泼尼松20mg/d口服预防赫氏反应,治疗后均给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1次/周,共3周。经治疗8例患者症状消失,血清RPR复查转阴,13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血清RPR复查有4例不同程度下降,3例无变化,6例未复查。

2 讨论

梅毒螺旋体可以在初次感染后的任何阶段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可分为无症状型(隐形)、间质型(脑脊膜及血管型)、实质型(脊髓痨、麻痹性痴呆、先天性神经梅毒、神经系统树胶肿和视神经萎缩)。间质型系由梅毒螺旋体侵犯脑脊膜或小动脉引发脑脊膜炎、血管炎所致。可致偏瘫、四肢瘫痪、感觉异常、头痛、视力下降。脊髓痨是由于梅毒螺旋体侵犯蛛网膜下腔并停留在脊神经后根,引起破坏,出现下肢疼痛和感觉性共济失调。麻痹性痴呆是螺旋体直接侵犯大脑引起脑膜脑炎,潜伏期长达10~20年,逐渐出现记忆下降,智能减退,精神行为异常[2]。神经系统树胶肿罕见。

神经性梅毒的特征性表现阿罗瞳孔比较少见,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却千变万化。但本组病例中仍以麻痹性痴呆为主,常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血管型梅毒常被误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栓塞。分析误诊原因:(1)对神经性梅毒认识度和警惕性不足,没有将神经性梅毒作为常见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2)对可疑神经性梅毒患者没有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如:TPPA、TPHA、RPR等检测。脑脊液检测也常常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医院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各不相同,往往也会造成误诊。(3)没有将梅毒血清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作为必查项目进行筛查。(4)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神经性梅毒在影像学的表现缺少特异性,容易使临床医生误诊为老年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疾病。

青霉素仍然是治疗各期梅毒的首选,使用青霉素治疗后的24h内可能出现赫氏反应,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心跳加快、潮红、低血压等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有明显疗效。青霉素治疗结束后继以240万U苄星青霉素肌注1次/周,共3周。另外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应用多西环素200mg,2次/d,共21d,或 头 孢 曲 松2g静 滴1次/d,共10d[3]。治疗后1~6个月复查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可明显下降,或转为正常[4]。在6~12个月后脑脊液检测仍有异常,则需2年后复查。下例情况应再次治疗:(1)临床症状和体征恶化,非其他因素导致,脑脊液白细胞持续不降低者;(2)在6个月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仍不正常者;(3)血清或脑脊液VDRL试验不下降,或升高4倍,或首次治疗不满意的患者[5]。

神经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由于此类患者神经系统表现纷繁复杂,患者常常就诊于神经内科、精神科,眼科、疼痛科等,极易被误诊误治。因此加强神经梅毒的宣传教育,使得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常规性地进行RPR、TPPA筛查,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提高神经梅毒的诊治水平,对疾病的恢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刘约楠.神经梅毒患者18例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3,3(23):188-191.

[2] 王玥,章悦,朱国行.神经梅毒17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5):400.

[3] 吴颖之,徐金华.神经梅毒的诊疗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8):574-575.

[4] 杨益挺,陶沂,管阳太.神经梅毒33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5(S1):85-86.

[5] 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45.

猜你喜欢
螺旋体神经性梅毒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梅毒螺旋体四种膜蛋白克隆重组表达和ELISA法建立的应用研究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5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