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药学监护体会

2014-03-06 23:28董自军朱孔平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222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2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监护

董自军 朱孔平 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 2221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非透壁性炎症,炎症主要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可逆行向近段结肠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回肠末端,呈连续分布,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本文介绍临床药师参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从治疗过程、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提供药学服务,有助于对患者病症的治疗和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诊治的4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26例,女17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52.3岁;病程3~5年,病变累及远端结肠38例,病变累及近端结肠5例。按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观察组22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脓血便、黏液便等,所有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1]。纳入病例:(1)诊断明确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诱导缓解期需维持治疗的病例;(2)自愿坚持药师指导和药学监护的患者。排除病例:(1)急性活动期需要住院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或需要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患者;(2)不能坚持药师指导和药学监护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治疗全程药学监护,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指导。针对病情,药师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如戒酒、有基础病者积极治疗基础病、低纤维高蛋白饮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过饱食、防止急性发作;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体征和持续时间长短等和临床医师一起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营养不良者应补充营养、脂溶性维生素及维生素B12、叶酸、铁剂、钙剂及多种微量元素,严重营养不良者考虑近期要素饮食或全胃肠外营养。

1.3 药学监护 治疗的目标是诱导和维持症状和黏膜炎症的缓解,治疗方案的确定主要是根据病变的范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而不依赖于组织学上的严重程度[2]。分别按活动期诱导缓解近期、缓解期和肠道黏膜炎症消退期治疗三个阶段进行监护,总疗程约为24个月。第一阶段诱导缓解近期的药物使用:该阶段美沙拉嗪4.0g/d,分4次服用,在活动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此阶段将激素逐渐减量,直至停用激素。告知患者服用该药物期间有胃肠道副作用,可餐后服用或同时服用胃肠保护剂以减轻或避免之,同时告知患者激素类药物不可贸然停药,贸然停药或减量过大有可能引起复发,取得患者对该阶段治疗的认同,该期治疗时间约为3~6个月。第二阶段诱导缓解期的治疗:经过第一阶段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得到改善,美沙拉嗪可逐渐减量,常用剂量约2~3g/d,分3次服用,在此阶段药学监护的重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变化,若有病情反复应立即增加药物用量,此期治疗时间约为12个月;在疗程结束前复查结肠镜,若结肠黏膜炎症已消退则进入第三阶段,若结肠黏膜炎症未消退则继续维持治疗,直至结肠黏膜炎症消退。第三阶段结肠黏膜炎症消退期治疗:美沙拉嗪用量可以最低量维持,2g/d,分2~3次服用。进入结肠黏膜炎症消退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病情处于稳定的缓解期,此时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但此时患者最易自行停药,药师应加强随访,增加随访次数,督促患者按时、及时服药,防止病情反复,并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1.4 效果评价 完成2年治疗后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有效: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服药依从性好,生活质量改善;无效:服药过程中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服药依从性差,生活质量无改善,需改用其他治疗方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完成治疗后,观察组22例患者中,有效19例,无效3例,有效率86.36%(19/22);对照组21例患者中,有效12例,无效9例,有效率57.14%(12/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主要侵犯大肠,从远端向近端发展,病变连续,临床表现多样化,轻重不一,呈反复发作与缓解的持续性疾病过程,干预不当病情可长期活动而不缓解,主要症状是腹泻伴脓血便,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长期缓解临床症状,尽量消除结肠黏膜的炎症,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诱导缓解期的治疗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为能达到明确的治疗目的,治疗过程中,药师应与医师全程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以提高服药依从性,同时药师还要严密监视药物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临床医师一起分析判断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靶药,并对药物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作出真实、客观、准确的评价[3,4]。

3.2 美沙拉嗪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见,治疗开始时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急性胰腺炎和白细胞减少极为罕见,这些不良反应于停药后预后良好,极个别患者可出现心包炎或心肌炎,所以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如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不良反应随访工作,为患者提供有力的药学监护[5]。药学监护就是药学人员为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监护,中心任务是保证患者用药合理、安全、及时、有效。药师参与临床是药师直接与患者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承担起对患者治疗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同时承担起监督、执行、评价的药学任务,既保障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又能降低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浪费[6],通过药学监护对患者能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更显示出特殊的优越性,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实施药学监护的治疗效果观察组(19/22,86.36%)明显优于对照组(12/21,57.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萧树东,许国铭,主编.中华胃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8-456.

[2] 杨冬华,陈旻湖,主编.消化系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4-293.

[3] 蔡长春,李景苏.药学监护与ADR检测为一体工作模式的实践〔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5):48-50.

[4] 杨冬.药学监护及其应用〔J〕.药物与临床,2008,17(16):121-122.

[5] 吴杭丽,王灯.克罗恩病患者的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J〕.西北药学杂志,2014,29(2):206-209.

[6] 庞玉贤,庞玉杰,贺利明.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意义〔J〕.医学创新研究,2007,4(24):151-152.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监护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