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夺金熊奖,文学性演员廖凡“称帝”

2014-03-10 04:50孙镇镇
世纪人物 2014年2期
关键词:廖凡商业片文学性

孙镇镇

文学性演员

在“作品”里,他是一号人物,在“商品”里,他是二号人物。

好几年前,廖凡因为《好奇害死猫》,露出走红的苗头时,网上出来一篇文章,题为《苦命的廖凡》。他苦命,是因为他扮演的男二号,多半会死于非命,当然,文章最后,还有另一层意思:以他的资质,却没能更加耀眼,或许也是一种“苦命”的表现。

在他参演的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里,多数时候,他都是二号人物。几次当主角,都是在较具文学性的作品里,例如《绿帽子》《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生死线》,以及《半生缘》等。因为他身上,就有那么一种文学性,导演孟京辉说:“他身上有一种很消瘦的诗意,他的目光中有一种贪婪的东西,他可以像蛇一样出击,也可以像兔子那样跳跃。”刘若英说,在舞台上,一见到廖凡,“连气都喘不过来了”,“整个舞台就交给廖凡了”。说的或许就是这种气质,这种可能。

当然,用“文学性”来形容演员,不是指写作,而是更宽泛意义上的文学性,是他们身上那种有创造性的、柔润的、人性的、丰富的东西。有文学性的演员,会向自己的工作里面多投放一点生命体验,多一点感情,适当地制造情感和观看经验上的冒险。用乌塔·哈根在《尊重表演艺术》里的说法,就是不只要“让你自己消失”,还要“找到自己”。

廖凡不是一味文艺,也不是一定要演男二号,他也很想演商业片,问题出在“没有人找我呀”。当然,这是谦辞,他出演的商业片并不少,只不过,那些商业片提供的机遇还不充分,不够他重温“从表演中得到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始终被他视为初心。

如果我们把影像按照文学化和商业化的程度,分为“作品”和“商品”,那么,廖凡就一直在“作品”和“商品”之间往来。在“作品”里,他是一号人物,在“商品”里,他是二号人物。不过,即便他出演的是一号人物,其实也是二号人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事物一旦有了文学性,就像一个人长了心,先天上就已经是第二等了。人一旦有了那点创造的企图,一也是二。

廖凡获奖后,导演高群书把他和段奕宏、范伟、张译、黄觉、张默、曹卫宇、王学兵列为一个潜伏者梯队,认为他们会“突然爆的”,因为“他们既有潜力,又有神助,还尊重表演”。只是,给他们提供爆点的机遇,不知何时才会再度出现,也不知会落在谁身上。

毫不怀疑,柏林“擒熊”之后,廖凡应该会在影像中有更多的机会,成为一号人物。但成就他的那种文学性,那种创造的野心,那种冒险精神,那种更丰富、更有深度的表达,在我们的世界上,永远是二号人物。它只会在成就了某个人、某部电影的时候,被人注意到,然后,再度归于沉寂。

隐忍的坚持

廖凡成为柏林首位华人影帝的消息一出,原本寂寥的娱乐圈顿时爆炸开来。

新闻报道大多在关注“首位华人影帝”、“获奖恰逢生日”这类的点,而记者却注意到一个细节:某网站在闭幕颁奖之前并没有给他安排视频采访,廖凡获奖之后却又要采访。廖凡开口第一句是:“你们之前为什么没拍我的视频,原来是等到现在才拍。”一句话,道尽心里苦涩。

没错。当三五演员同行,镜头的焦点永远都是对准了最红的那一位,他的举手投足无不是关注重点,有多少人会在意旁边配角们的一颦一笑?同样作为演员,那陪衬的落寞又有谁能知?作为一个始终坚持的演员,廖凡从来没有享受过名声大噪、万众瞩目的时候,但他作为一个好演员,却一直在圈里积累着好口碑和好人缘。获奖消息一出,姚晨、高群书等人立刻在微博上祝贺,廖凡凭着水滴石穿的坚韧,终于在这个情人节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收获。

讲一个细节:2009年底江苏卫视将播《大院子女》,之前发布会上,硕大的海报上,演员之一的廖凡排名最末,排在他前面的分别是如今寂寂无名的刘小锋、曾经的“四大小生”印小天,还有当时尚未和山西富商结婚的车晓。现场媒体纷纷将问题抛给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印小天和车晓,廖凡则默默坐在最外侧的沙发上,像一截不吭声的黑木,又像一架孤寂的僚机。叨陪末座的他一直在坚持,等待着一个若有似无的问题。虽然现场主持人提醒记者可以问问廖凡,但下一个拿起话筒的依然开始问车晓的感情生活。即便这样,廖凡也只是轻轻换了一下坐姿,似乎在缓解自己的尴尬。

廖凡不是一个大明星,但却是个好演员。华语影坛上目前存在这种尴尬现状:固步自封的商业类型模式,投资方始终核算着演员班底的风险,用一个好演员不如用一个大明星,起码能值回票房;在值得关注的文艺片里,他们默默贡献着精彩的表演,却很少被媒体提及关注——如果不是像这样因为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话。

在这个势利的娱乐圈里,廖凡隐忍着、坚持着,我们期待着下一个这样的廖凡。

柏林华彩颁奖夜

2月15日,新科柏林影帝廖凡接过银熊时感言:“我离开北京到这里来之前,我和我妈说,如果我拿不到这个奖我就不回来了。昨天是元宵节,春天的开始,昨天也是情人节,昨天也是我40岁的生日,我想这是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谢谢投资方,谢谢导演刁亦男,是你们的坚持让我来到柏林,走上了这个舞台。”

颁奖礼后,记者连线廖凡,虽然一再被称为文艺男神,但廖凡称自己参与的商业大片也不少。

本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堪称中国电影盛宴,梁朝伟担任评委,《白日焰火》《推拿》《无人区》进入主竞赛单元,展示了华语电影的强大力量。有媒体将梁朝伟、黄渤、廖凡、郭晓冬等人盘点为柏林聚集的“文艺男神”。廖凡在接受采访时也依旧保持着不妥协的态度:“我不是啥文艺男神,商业片不找我,那我怎么办?”廖凡表示,自己参与的商业大片其实很多,“我参与的《十二生肖》《让子弹飞》不是商业片吗?”

《白日焰火》是一部特殊的电影,正如片花揭示的那样,“种种不可思议,只能用爱推理”。该片杂糅了犯罪、悬疑、爱情等元素,展示了一段被压抑的温暖和爱恋。

谈起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廖凡表示最大的感触就是寒冷,无论是拍摄环境还是角色内心,难以名状的寒冷一直贯穿始终。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角色,廖凡短短一个月间爆肥20多斤,将一个颓废潦倒的失败男人形象完美地展现在柏林观众面前,“我喜欢这个作品中人性的力量,无论生活的境遇有多么残酷,爱总是能温暖照亮人的内心,我想这也是这个作品柏林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

应该说,无论是年龄还是演技,廖凡都到了最具魅力的阶段。电影中有一个廖凡在旧舞厅独舞的长镜头,虽然不发一言却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被称为堪比《低俗小说》里那段经典的舞蹈,对此廖凡也深有所感:“那场舞蹈我觉得是一个华彩,作为这个人物的华彩,非常棒,我给他(指角色)提很多气。”

猜你喜欢
廖凡商业片文学性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廖凡 赵涛 江湖儿女,同道殊途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的商业片
廖凡的白日焰火
廖凡的“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