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临床应用进展

2014-03-10 04:55朴鲜琼王旭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静脉炎艾灸

朴鲜琼,王旭东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 文献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3)



艾灸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临床应用进展

朴鲜琼1,王旭东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 文献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3)

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但由于缺乏选择性,其对正常组织,尤其是新陈代谢活跃的细胞,如骨髓干细胞、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等亦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机体的消化、骨髓、神经、免疫系统等造成了一定损伤,从而导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灸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艾灸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艾灸;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

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常用手段。化疗药物为细胞毒性药物,可作用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不同环节,抑制DNA分裂增殖,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强大的杀伤力。但由于缺乏选择性,其对正常组织,尤其是新陈代谢活跃的细胞如骨髓干细胞、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等亦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机体的消化、骨髓、神经、免疫系统等也可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导致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消除或减轻化疗后出现的各种毒副作用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持续治疗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1 胃肠道反应

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呃逆、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中医认为化疗虽能攻邪,但常耗伤气血,脾胃腐熟运化功能下降,致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从而导致一系列胃肠道症状。田永明等[1]将117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止吐药物昂丹司琼针,治疗组在常规止吐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腹部穴位合足三里艾灸,选穴:上脘、中脘、神阙、天枢、大横、水分、气海、关元、足三里。结果表明艾灸配合止吐药物能起到很好的止吐效果,且治疗组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相对提高。向培[2]将60例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组加用艾灸(取双侧足三里、双内关、中脘),研究发现除第3化疗周期外,其他化疗周期中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艾灸可有效减轻结肠癌术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现象。陈彩凤[3]将36例化疗过程中出现腹胀腹泻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每日服用易蒙停4mg,随后2mg/4h;治疗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对患者的关元、气海、足三里、太阳穴进行艾灸,每日2次,每次20min左右,两组疗程均为14天。研究结果表明艾灸法在减轻癌症相关性腹泻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2 骨髓抑制

化疗在杀伤大量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可杀伤部分正常骨髓细胞,造成干细胞直接损伤和骨髓基质细胞微循环结构或功能损伤,尤其对粒细胞影响最大,从而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抑制是发生率最高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常常使化疗中断或延期,也是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并继发感染的原因之一,治疗效果亦大受影响。丁健萍[4]将60例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19例采用利血生与鲨肝醇联合治疗,Ⅱ 组21例采用升白安片治疗,Ⅲ 组20例采用艾灸(选穴:大椎、双合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等)治疗,结果表明艾灸组总有效率为95%,与两个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邓宏等[5]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艾灸组在化疗的同时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两组均在白细胞减少达Ⅲ度以上时给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各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例数、住院天数及升高白细胞费用,观察艾灸治疗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艾灸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并能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且无副作用。

3 静脉炎

化疗药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浅表静脉炎,其临床表现首先是局部不适或有轻微疼痛,进而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硬结,严重者穿刺处有脓液,伴有胃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其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可导致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化疗性静脉炎属于中医学中“脉痹”“恶脉”等范畴,病机为邪毒外侵、气血凝滞、经络受损[6],而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散结的作用,在静脉炎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付焕香等[7]采用艾灸联合马铃薯削片外敷法对60例化疗所致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患处用艾条悬灸,10~15min/次,艾灸治疗后根据局部情况,于患处贴敷新鲜马铃薯片,10天为1个疗程。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3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陈涛等[8]选择80例前臂浅层较粗静脉化疗引起的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发病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艾柱隔鲜姜片灸外关、阿是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如意金黄散加植物油调匀外敷于患处。治疗1个疗程后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加鲜姜片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优于如意金黄散外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结语

灸法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临床多以艾叶为主要灸料,《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灸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扶阳固脱、消肿散结、强壮保健的作用。《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有其独特的疗效。艾灸操作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经济实惠且无副作用,不仅可以直接治疗癌症本身,且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毒副作用亦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合理运用艾灸对患者有益无害,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用药,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效改善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田永明,范明文,江瑜.艾灸防治化疗恶心呕吐58例[J].光明中医,2012,27(10):2043-2044.

[2] 向培.艾灸减轻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27-1328.

[3] 陈彩凤.艾灸法治疗癌相关性腹泻1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1):514-515.

[4] 丁健萍.艾灸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下降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3):74-75.

[5] 邓宏,龙顺钦,吴万垠,等.艾灸防治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4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6):90-91.

[6] 陈传芬.生大黄粉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48.

[7] 付焕香,蔡少峰.艾灸联合马铃薯贴敷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9):119.

[8] 陈涛,徐书玉,朱银萍.艾灸加鲜姜片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2):66-67.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4-03-13

朴鲜琼(1980-),女,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肿瘤中医康复。

王旭东(1964-),男,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肿瘤中医康复。

R285

A

1673-2197(2014)12-0044-02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静脉炎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静心的毒副作用
静心的毒副作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