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核桃产业后续发展的建议

2014-03-10 05:39凌鹤
云南林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核桃林挂果核桃

□ 凌鹤

对云南核桃产业后续发展的建议

□ 凌鹤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近10年来,我省核桃产业得到了超常规发展。至2013年末,全省核桃种植面积已达3900万亩,约有1000万亩挂果,年核桃干果产量达60多万吨,核桃(包括加工产品)产值超过200亿元。核桃产业已成为我省林产业中产值最大、比较效益最好、农民得益最多的产业。

全省每年安排400万亩以上的核桃种植计划,省财政整合林业产业发展资金,每年拿出1.3亿元发展核桃产业,其中1.2亿元用于补助种植,农户(或企业)每种1亩核桃就可获得30元的省级财政补助,地方财政也拨出资金支持核桃种植。党委、政府的倡导,资金的扶持,加上种植核桃较高的经济效益,使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自2008年以来,种植面积最多年增量曾达50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扩大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基础,但过多强调扩大种植面积,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难以保证种的都是良种,更难保证适地适种。品种混杂,未经嫁接的实生苗直接上山种植等乱像时有发生。

2.经营粗放。整地、定植、除草、施肥、浇灌、病虫害防治、树形修剪等环节,多数未按技术规范操作,造成不少核桃树长势不好,到期不挂果或挂果产量低。3900万亩核桃林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低产低效林。美国核桃平均亩产达300多公斤,我省还不到70公斤。

3.科研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前些年,支持核桃产业发展的资金绝大部分用于补助扩大面积,而用于科研、产品开发、科技推广的资金不到全部资金的10%,使得核桃新品培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特别是新产品研发工作跟不上产业发展要求。

4.市场研究开发建设滞后。云南是中国核桃生产第一大省,无论是核桃种植面积、核桃总产量,在全国都稳居首位。但云南没有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核桃市场,核桃电子交易网络系统也没有建立起来。

5.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云南虽有诸如漾濞大泡核桃、大姚三台核桃、保山细香核桃等名优品种,而且原产地都申报了地理标志,但由于没有制定出各自的标准体系,种源、栽培、采收、加工各环节都未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产品未按标准检测,因而都不能在市场上打出响当当的品牌。

6.深加工产品不多。除了核桃仁、核桃饮料、核桃油以外,没有更多群众喜爱又消费得起的产品。随着每年挂果面积的增加,核桃总产量将快速增长,核桃加工新产品研发时不我待。

因此,对我省核桃产业的后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核桃产业基地发展方式。工作重点必须立即从扩大种植面积转移到集约化经营、提高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来。各地要对已种植的核桃林进行全面清查,未成活的要补植补造,用实生苗种植的要用良种穂条嫁接,品种不好的要通过嫁接改良,杂灌草丛生的要整地、追肥,并根据需要和可能,铺设浇灌系统。总之,要按标准化种植的要求对现有低效核桃林进行改造。

2.调整核桃产业政策扶持方向。原来用于发展核桃产业的资金仍继续保持,但停止对新种面积的补助,主要用于补助低效核桃林的改造、核桃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研究推广。省林科院木本油料工程技术中心除了继续从事新品种培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外,要加大对核桃保鲜和加工新技术研究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核桃深加工产品的研发。

3.加强核桃技术研发。核桃产业省级龙头企业要与省林科院、西南林大等教学科研单位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以核桃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专利技术、创新产品,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4.加强标准化工作和品牌建设。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云南省核桃地方标准体系,制定种苗、栽培、管护标准或技术规程。各种核桃加工产品要有技术检验标准,着力打造品牌,创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5.建立核桃加工园区和全国性核桃专业市场。在核桃主产区大理、临沧、保山、楚雄等地建设核桃工业园,集产品研发、加工、信息收集、产品交易、物流为一体,在大理建全国最大的核桃及其加工产品集散市场。开辟核桃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猜你喜欢
核桃林挂果核桃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南方鲜食葡萄三次挂果技术
核桃林下种植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核桃林病虫害种类分析及其防治策略
黄龙核桃
脐橙春梢母枝挂果生态栽培技术
核桃林下养鹅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