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探究式教学

2014-03-10 15:17曹蕊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所学例题新课改

曹蕊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实施,可以说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尤其是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跟上新课改实施的步伐,赶快转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再具有片面性,使学生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自如地解决问题.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当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面很多,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设计和想法.

一、在新授课中尝试探究式教学

在每一节新授课中,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很想知道本节课学些什么,老师怎么样讲授这节课,所以对新授课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在新授课中主要要体现“活动、探究”这样的一个环节,其关键在于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课堂的组织.

【案例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一课时.

情境一: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中国队入场式

的一段视频,提示学生认真看中国代表队的两位旗手,看完之后学生很快能回答上来个子高的一位是篮球明星姚明,但个子小的那一位有些同学不知道,这时教师要给学生解释他是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的小英雄林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提出问题:假设姚明的身高为H,小林浩的身高为h,那么应该有怎么样的不等关系,学生便能很快回答出H>h.

情境二:播放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视频,等学生看完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规定“天宫一号”的飞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v1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作v2,则应该有怎么样的不等关系,学生也能很迅速地回答出有v1≤v

二、在例题讲解中尝试探究式教学

大多数教师认为给学生直接讲解课本例题太简单、太平淡,所以经常改用其他参考书的例题,或者在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时照本宣科,不关注课本例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忽视例题潜在的教学功能.其实课本上的例题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例题是解题最规范的解答过程,它和习题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识辐射范围,所以例题的讲解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因此,处理好例题是落实每节课所学知识的关键一步.

对这一道例题的讲解可以先引入一个实际生活问题: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若再添上m克糖(m>0),则糖水就变甜了,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互相讨论,最后叫个别学生回答讨论出的答案,结果大部分学生回答的结果一样,就是浓度变大了.学生说浓度变大了很正确,但学生是用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那么能用数学中所学的不等式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结果最终的答案既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继续思考,进一步解答这个问题的兴趣,又使学生不敢确定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因为得出的答案正好是我们要证明的不等式.然后教师给出肯定的回答:同学们得到的答案是正确的,就是例题中的不等式.这样学生就知道这个不等式的其中一种来源.如何证明这个不等式并不是学生的难点,因为前面的学习中给学生讲过一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差比较法,学生很快可以证明这个不等式.到这里可能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个例题的讲解已经完成,可我接下来还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先让学生记住这个不等式在a>b>0和m>0的限制下可以当做一个结论直接应用于其他题目的解答中,然后再给出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应不小于10%,并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如果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那么住宅的条件变好还是变坏,为什么?学生通过探讨解答得知这个问题最终的答案是“变好了”,其原因正好可以用前面所学的不等式进行解释.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解例题,而是先让学生了解例题的来源,然后进行证明,最后还对结论进行了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改热潮的来袭,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也随之而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的各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每一节课能够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堂上巧妙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真正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变成学生的主阵地.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实施,可以说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尤其是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跟上新课改实施的步伐,赶快转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再具有片面性,使学生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自如地解决问题.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当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面很多,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设计和想法.

一、在新授课中尝试探究式教学

在每一节新授课中,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很想知道本节课学些什么,老师怎么样讲授这节课,所以对新授课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在新授课中主要要体现“活动、探究”这样的一个环节,其关键在于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课堂的组织.

【案例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一课时.

情境一: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中国队入场式

的一段视频,提示学生认真看中国代表队的两位旗手,看完之后学生很快能回答上来个子高的一位是篮球明星姚明,但个子小的那一位有些同学不知道,这时教师要给学生解释他是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的小英雄林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提出问题:假设姚明的身高为H,小林浩的身高为h,那么应该有怎么样的不等关系,学生便能很快回答出H>h.

情境二:播放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视频,等学生看完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规定“天宫一号”的飞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v1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作v2,则应该有怎么样的不等关系,学生也能很迅速地回答出有v1≤v

二、在例题讲解中尝试探究式教学

大多数教师认为给学生直接讲解课本例题太简单、太平淡,所以经常改用其他参考书的例题,或者在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时照本宣科,不关注课本例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忽视例题潜在的教学功能.其实课本上的例题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例题是解题最规范的解答过程,它和习题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识辐射范围,所以例题的讲解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因此,处理好例题是落实每节课所学知识的关键一步.

对这一道例题的讲解可以先引入一个实际生活问题: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若再添上m克糖(m>0),则糖水就变甜了,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互相讨论,最后叫个别学生回答讨论出的答案,结果大部分学生回答的结果一样,就是浓度变大了.学生说浓度变大了很正确,但学生是用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那么能用数学中所学的不等式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结果最终的答案既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继续思考,进一步解答这个问题的兴趣,又使学生不敢确定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因为得出的答案正好是我们要证明的不等式.然后教师给出肯定的回答:同学们得到的答案是正确的,就是例题中的不等式.这样学生就知道这个不等式的其中一种来源.如何证明这个不等式并不是学生的难点,因为前面的学习中给学生讲过一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差比较法,学生很快可以证明这个不等式.到这里可能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个例题的讲解已经完成,可我接下来还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先让学生记住这个不等式在a>b>0和m>0的限制下可以当做一个结论直接应用于其他题目的解答中,然后再给出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应不小于10%,并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如果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那么住宅的条件变好还是变坏,为什么?学生通过探讨解答得知这个问题最终的答案是“变好了”,其原因正好可以用前面所学的不等式进行解释.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解例题,而是先让学生了解例题的来源,然后进行证明,最后还对结论进行了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改热潮的来袭,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也随之而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的各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每一节课能够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堂上巧妙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真正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变成学生的主阵地.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实施,可以说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尤其是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跟上新课改实施的步伐,赶快转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再具有片面性,使学生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自如地解决问题.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当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面很多,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设计和想法.

一、在新授课中尝试探究式教学

在每一节新授课中,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很想知道本节课学些什么,老师怎么样讲授这节课,所以对新授课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在新授课中主要要体现“活动、探究”这样的一个环节,其关键在于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课堂的组织.

【案例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第一课时.

情境一: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中国队入场式

的一段视频,提示学生认真看中国代表队的两位旗手,看完之后学生很快能回答上来个子高的一位是篮球明星姚明,但个子小的那一位有些同学不知道,这时教师要给学生解释他是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的小英雄林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提出问题:假设姚明的身高为H,小林浩的身高为h,那么应该有怎么样的不等关系,学生便能很快回答出H>h.

情境二:播放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的视频,等学生看完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规定“天宫一号”的飞行速度v不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记作v1且小于第二宇宙速度记作v2,则应该有怎么样的不等关系,学生也能很迅速地回答出有v1≤v

二、在例题讲解中尝试探究式教学

大多数教师认为给学生直接讲解课本例题太简单、太平淡,所以经常改用其他参考书的例题,或者在讲解课本上的例题时照本宣科,不关注课本例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忽视例题潜在的教学功能.其实课本上的例题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例题是解题最规范的解答过程,它和习题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识辐射范围,所以例题的讲解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因此,处理好例题是落实每节课所学知识的关键一步.

对这一道例题的讲解可以先引入一个实际生活问题:a克糖水中有b克糖(a>b>0),若再添上m克糖(m>0),则糖水就变甜了,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互相讨论,最后叫个别学生回答讨论出的答案,结果大部分学生回答的结果一样,就是浓度变大了.学生说浓度变大了很正确,但学生是用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那么能用数学中所学的不等式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结果最终的答案既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继续思考,进一步解答这个问题的兴趣,又使学生不敢确定自己得到的答案是否正确,因为得出的答案正好是我们要证明的不等式.然后教师给出肯定的回答:同学们得到的答案是正确的,就是例题中的不等式.这样学生就知道这个不等式的其中一种来源.如何证明这个不等式并不是学生的难点,因为前面的学习中给学生讲过一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差比较法,学生很快可以证明这个不等式.到这里可能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个例题的讲解已经完成,可我接下来还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先让学生记住这个不等式在a>b>0和m>0的限制下可以当做一个结论直接应用于其他题目的解答中,然后再给出一个实际生活问题: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但按采光标准,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值应不小于10%,并且这个比值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如果同时增加相等的窗户面积和地板面积,那么住宅的条件变好还是变坏,为什么?学生通过探讨解答得知这个问题最终的答案是“变好了”,其原因正好可以用前面所学的不等式进行解释.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解例题,而是先让学生了解例题的来源,然后进行证明,最后还对结论进行了应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新课改热潮的来袭,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也随之而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大胆尝试探究式教学的各种方式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每一节课能够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堂上巧妙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获取知识,真正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变成学生的主阵地.

猜你喜欢
所学例题新课改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非所学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