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浅探

2014-03-10 15:19谢永香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数最值数形

谢永香

笔者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的命题规律.

1.考查热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尤其是“三个二次”的综合应用,常与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思想联系在一起.

2.考查形式: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可能出现.

3.考查角度:一是以二次函数的图像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问题及与此相关的参数范围问题;二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三是考查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其中以二次函数为核心,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贯穿始终.

4.命题趋势:与其他初等函数复合在一起考查函数性质.因三次函数的导数为二次函数,所以与导数结合在一起也是高考的命题方向.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用映射观点来阐明函数,特别是以二次函数为例来更深刻地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A(定义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f: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ax2+bx+c(a≠0)与集合A中的元素x对应,记为f(x)=ax2+bx+c(a≠0)这里表示对应法则,又表示定义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函数值的记号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处理如下问题:

类型I:已知f(x)=2x2+x+2,求f(x+1).

类型Ⅱ:设f(x+1)=x2-4x+1,求f(x).

二、二次函数的图像、单调性及最值

在高中阶段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必须让学生加深对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开口、对称轴以及定义域和值域的理解,在区间(-∞,-上的单调性用定义进行严格的论证.

类型Ⅲ: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1)y=x2+2|x+1|-1;

(2)y=|x2-5x+6|.

这里要使学生注意这些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差异和联系.掌握把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用分段函数去表示,然后画出其图像.

类型Ⅳ:(定轴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设f(x)=2x2-x-1在区间[m,m+1]上的最小值是g(m).求y=g(m)的表达式.

变式训练:已知函数f(x)=-x2+2ax+1-a在[0,1]时有最大值2,求a的值.

(1)(动轴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已知函数f(x)=x2+2ax+2,x∈[-5,5],若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函数的对称轴为x=-a,当-5<-a<5时,则f(-a)≥0;当-a≥5时,则f(5)≥0;当-a≤-5时,f(-5)≥0.该题主要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动轴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已知函数f(x)=x2+2mx-1,x∈[m,m+1],若f(x)≥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分类讨论,结合函数图像,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解答过程省略)

若函数f(x)在区间(1,4)内单调递减,求a的取值范围;

若函数f(x)在x=a处取得极小值,求a的值,并说明在区间(1,4)内函数f(x)的单调性.

分析:该题主要涉及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导数中的基本性质及导数与二次函数的结合.

三、与二次函数紧密相关的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情况

类型Ⅴ:设二次函数f(x)=x2-2ax+4若方程f(x)-x=0.

(1)若方程的两根均大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的两根,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该题考查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一种是两根在同一区域,另一种是两根在不同区域,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要考虑到对称轴、判别式以及x=1的函数值的符号等.endprint

笔者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的命题规律.

1.考查热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尤其是“三个二次”的综合应用,常与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思想联系在一起.

2.考查形式: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可能出现.

3.考查角度:一是以二次函数的图像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问题及与此相关的参数范围问题;二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三是考查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其中以二次函数为核心,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贯穿始终.

4.命题趋势:与其他初等函数复合在一起考查函数性质.因三次函数的导数为二次函数,所以与导数结合在一起也是高考的命题方向.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用映射观点来阐明函数,特别是以二次函数为例来更深刻地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A(定义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f: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ax2+bx+c(a≠0)与集合A中的元素x对应,记为f(x)=ax2+bx+c(a≠0)这里表示对应法则,又表示定义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函数值的记号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处理如下问题:

类型I:已知f(x)=2x2+x+2,求f(x+1).

类型Ⅱ:设f(x+1)=x2-4x+1,求f(x).

二、二次函数的图像、单调性及最值

在高中阶段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必须让学生加深对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开口、对称轴以及定义域和值域的理解,在区间(-∞,-上的单调性用定义进行严格的论证.

类型Ⅲ: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1)y=x2+2|x+1|-1;

(2)y=|x2-5x+6|.

这里要使学生注意这些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差异和联系.掌握把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用分段函数去表示,然后画出其图像.

类型Ⅳ:(定轴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设f(x)=2x2-x-1在区间[m,m+1]上的最小值是g(m).求y=g(m)的表达式.

变式训练:已知函数f(x)=-x2+2ax+1-a在[0,1]时有最大值2,求a的值.

(1)(动轴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已知函数f(x)=x2+2ax+2,x∈[-5,5],若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函数的对称轴为x=-a,当-5<-a<5时,则f(-a)≥0;当-a≥5时,则f(5)≥0;当-a≤-5时,f(-5)≥0.该题主要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动轴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已知函数f(x)=x2+2mx-1,x∈[m,m+1],若f(x)≥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分类讨论,结合函数图像,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解答过程省略)

若函数f(x)在区间(1,4)内单调递减,求a的取值范围;

若函数f(x)在x=a处取得极小值,求a的值,并说明在区间(1,4)内函数f(x)的单调性.

分析:该题主要涉及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导数中的基本性质及导数与二次函数的结合.

三、与二次函数紧密相关的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情况

类型Ⅴ:设二次函数f(x)=x2-2ax+4若方程f(x)-x=0.

(1)若方程的两根均大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的两根,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该题考查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一种是两根在同一区域,另一种是两根在不同区域,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要考虑到对称轴、判别式以及x=1的函数值的符号等.endprint

笔者通过对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的命题规律.

1.考查热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尤其是“三个二次”的综合应用,常与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思想联系在一起.

2.考查形式: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可能出现.

3.考查角度:一是以二次函数的图像为载体,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二次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问题及与此相关的参数范围问题;二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三是考查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的关系,其中以二次函数为核心,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贯穿始终.

4.命题趋势:与其他初等函数复合在一起考查函数性质.因三次函数的导数为二次函数,所以与导数结合在一起也是高考的命题方向.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用映射观点来阐明函数,特别是以二次函数为例来更深刻地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A(定义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f: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ax2+bx+c(a≠0)与集合A中的元素x对应,记为f(x)=ax2+bx+c(a≠0)这里表示对应法则,又表示定义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函数值的记号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处理如下问题:

类型I:已知f(x)=2x2+x+2,求f(x+1).

类型Ⅱ:设f(x+1)=x2-4x+1,求f(x).

二、二次函数的图像、单调性及最值

在高中阶段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时,必须让学生加深对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开口、对称轴以及定义域和值域的理解,在区间(-∞,-上的单调性用定义进行严格的论证.

类型Ⅲ: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1)y=x2+2|x+1|-1;

(2)y=|x2-5x+6|.

这里要使学生注意这些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差异和联系.掌握把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用分段函数去表示,然后画出其图像.

类型Ⅳ:(定轴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设f(x)=2x2-x-1在区间[m,m+1]上的最小值是g(m).求y=g(m)的表达式.

变式训练:已知函数f(x)=-x2+2ax+1-a在[0,1]时有最大值2,求a的值.

(1)(动轴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已知函数f(x)=x2+2ax+2,x∈[-5,5],若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函数的对称轴为x=-a,当-5<-a<5时,则f(-a)≥0;当-a≥5时,则f(5)≥0;当-a≤-5时,f(-5)≥0.该题主要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动轴动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已知函数f(x)=x2+2mx-1,x∈[m,m+1],若f(x)≥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分析:分类讨论,结合函数图像,利用函数单调性解决函数的最小值问题.(解答过程省略)

若函数f(x)在区间(1,4)内单调递减,求a的取值范围;

若函数f(x)在x=a处取得极小值,求a的值,并说明在区间(1,4)内函数f(x)的单调性.

分析:该题主要涉及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导数中的基本性质及导数与二次函数的结合.

三、与二次函数紧密相关的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情况

类型Ⅴ:设二次函数f(x)=x2-2ax+4若方程f(x)-x=0.

(1)若方程的两根均大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的两根,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该题考查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情况,一种是两根在同一区域,另一种是两根在不同区域,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要考虑到对称轴、判别式以及x=1的函数值的符号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数最值数形
“实数”实战操练
数形结合 理解坐标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数形结合百般好
聚焦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巧用不等式求最值
数列中的最值题型例讲
认识实数
比较实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