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2014-03-10 15:21张贤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定义域解题交流

张贤军

在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指引下,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也日益成为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设法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但由于诸多原因,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教育家Ellis曾说过:“教育如果不以合作学习为主,那么也应把其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新课改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接纳,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这一学习方法,获得了初步的成功.笔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取得了学生的积极配合,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希望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1.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分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发言与倾听的习惯,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团队精神,实现以优带差.因此,科学、合理的分组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分组主要应遵循“异质搭配”和“男女搭配”的原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维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便于后期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估,也能有效促进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的组织引导、监控调节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任务

小组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案例1】 教学:学习“函数”一课时,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每人各负责一个问题,然后小组内部探讨,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题如下:

①判定某个函数具有奇偶性,那该函数的定义域满足怎样的条件?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与各段定义域和值域是什么关系?

③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④若一个函数为奇函数,则一定有f(0)=0吗?

根据小组成员探讨的结果,也可以让每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增强结果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小组合作学习就应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做起,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2)监控合作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并没有因此沦为“旁观者”,对于某些需要运用技巧性的知识点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让小组成员互相探讨交流.

【案例2】 教学:“△ABC中,sinA+cosA=1/2,求cos2A的值.”解题时,有的学生想不到解题方法,而有的学生由于无法准确把握角的范围解出了不止一个答案.基于此,笔者没有立即给予指导,而是设计了如下环节,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①每位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独立解题.

②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答案,讨论正确性.

③解题错误的,小组间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④小组总结三角函数解题的注意点,锻炼学生挖掘隐含条件.

由于学生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以优带差的形式,督促水平较低的学生努力学习赶上小组进度,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对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发现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具体如下.

1.教师经验不足,教师在课前不能充分全面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只能参考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尝试摸索,这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绕回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赶回到传统教学框架中.

2.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上课初始,教师给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足,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后半段发现时间不足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草草了之.时间久了会养成学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怠于配合.

3.评价体系不完善,小组合作讨论变成了少数优等生的发言,小组讨论结果往往是优等生的意见,学困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自己没有信心,羞于发言,久而久之,成绩不进反退,进而产生厌学情绪.endprint

猜你喜欢
定义域解题交流
用“同样多”解题
如此交流,太暖!
如何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用“同样多”解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永远的定义域
抽象函数定义域的四种类型
归纳复合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