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因提问而精彩

2014-03-10 15:22周志勇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重难点思维数学

周志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的训练从问题开始,数学教师常常从问题的设置开始,促使学生面对思维困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因而,数学课堂中提问是否得法,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与深度.

一、症结:当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重复机械的问题充斥初中数学课堂

笔者从听课实践和有关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中,提出几十个问题,教师的提问就如同连珠炮一样直接射向学生.这些连续发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教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没有找到最佳的教学策略,只能通过一味地追问,掩盖自己教学的无助,最终只能是牵着学生思维的鼻子,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2.指向不明的提问布满初中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力求精确的学科.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应该具有鲜明的指向性,避免学生在理解上产生歧义,导致不必要的麻烦.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理念的不清,语言表达精确性不高,所问的问题模棱两可,让学生常常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3.参与不足的问题停滞初中数学课堂

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基本了解,甚至不相信学生,抛出问题之后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就忙着自我解答.这样的提问方式没有能够真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导致提问的价值丧失.整个课堂成为数学教师自问自答的舞台,使得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表演.

二、对策:当下初中数学课堂解决问题的策略

1.优化提问内容,提升提问效益

教师对要提问的内容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本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重难点要息息相关,或是为了导入新课,或是为了联系新旧知识,或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由于教师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个班级的整体,学生在知识储备、理解意识和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注重层次性,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习优秀者,教师给予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发他们的思维能够深入有效地得到锻炼.

例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有一道题目:用长10米的木条围成长方形ABCD中,为固定在中间钉了一根与AB平行的木条,当AD长为多少时,长方形的面积为4平方米?在整个问题中教师没有和盘托出问题,而是将整个这个问题分解为若干的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教师引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朝着问题的核心之处迈进:1.有几种制作方法?2.怎样的情况面积最大?3.计算AD与AB之间的比例?4.若设AD长度为x,其为多少时,长方形会变为正方形?通过这些难易程度的问题引领,学生则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促进提问设置,实现类型延伸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鲜明的前瞻性,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帮助学生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问题的启发性,以疑促思,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更深处迈进.但由于课堂教学是一项不断发展变化的演变过程,常常会发生与教师预设不尽相同之处.作为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甚至是利用学生在认知理解层面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一位学生突然语出惊人:x项的系数、y项的系数以及常数项的系数都是连续的整数时,其解都是x=1,y=2.教师并没有在设计时讲授其规律,但听到学生这一发言,教师并没有岔开话题,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验证这个规律.这一典型的教学案例,就让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并没有止步于死板的预设之中,而是将这样的认知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现状,在学生具备的基础层面进行提升.

3.尊重提问对象,激发参与热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提问的对象.因而任何问题的提出,教师都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其基本的认知规律为前提,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既是对学生基本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试想,如果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只有少数学生或者没有学生参与回答,教师的这一问题就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和意义.通常情况下,铺垫性和过渡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停顿时间可以稍短;而对于关键性问题和突破性问题,教师则需要留出更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必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与补充,以达到思维训练深入和全面的效益.

当然,对学生的尊重还表现在对学生的问题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评价是促发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策略,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益的重要手段.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难点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错在哪里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