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探究

2014-03-10 15:22黄升干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象限课外习惯

黄升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在数学的教学正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优秀,而到了高中数学成绩却不理想甚至到了听不懂课的地步.原因肯定有高中的知识深度、难度、广度的增加,但更主要的是学生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习惯,对于知识只会简单地记忆模仿.所以只有有效地培养学生课后反思总结的习惯,才能做到“授之以渔”.

一、问题提出

在教学中,我对所带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调查,发现没有课后主动总结习惯的学生成绩都不太理想.不善于总结反思的学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Copy”初中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由于知识点较少,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可以考到高分.而进入高中后,注重的是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主动课后反思总结的学生,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三角函数》那一章里的诱导公式的记忆问题:很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结果掌握的情况非常差,甚至到了高三,还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要是善于总结的学生,肯定能发现它们共同的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看象限的方法是:“正弦上(x轴上方),余弦右(y轴右侧),切一、三象限”.理解这两句话,可以准确地掌握任何一个诱导公式.

2.教师的“盲目崇拜者”.

这类学生在做题中遇到难题,不是认真思考、主动探究,而是希望老师板演整个过程,结果每次考到同一类型的题目,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所以只有学生学会解题后反思总结题目的类型,总结解题方法才能真正掌握这类题目.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树立学好高中数的信心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必须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个人的远大理想.建议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了解他们学习成长中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也可以让一些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谈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质疑、思考、归纳、应用和课外学习.如何养成这些习惯呢?可以试着从这几个方面做起:①坚持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前提.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②课堂上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认真听课,思考老师解

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好课堂笔记.③用自己的方式归纳总结新课中的数学方法,将所学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④课后一定要及时地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运用使知识由会到熟.⑤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续,指的是阅读相关资料,参加学科竞赛,还有和老师交流心得体会等方面,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3.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多参与一些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等活动.在学习中多注意问题的不同解法和举一反三的训练.

4.归纳总结常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和变换思想等.比如求函数f(x)=lnx+2x-3零点个数的问题,本题考查的就是典型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只需要把函数f(x)=lnx和f(x)=-2x+3的图像在同一个坐标系画出来,观察图像交点个数即可.有了数学思想后,还需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在数列已知递推公式求通项中:Ⅰ.形如:an+1=an+f(n)(函数f(n)可以是项数“n”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或指数函数),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是“叠加法”.Ⅱ.形如:

5.针对个人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靠自己的主动思维活动获取的.所以数学的学习就是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措施:①课堂学习要记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教师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每节课你觉得有价值的例题或者数学思想,以及未解决的问题,以便课后补上.②准备数学纠错本,把平时易错的题型记录下来,以防再错.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板块.③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结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象限课外习惯
勘 误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基于四象限零电压转换PWM软开关斩波器的磁悬浮列车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