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014-03-10 15:22潘燕芳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互动学习师生数学

潘燕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从数学的内容,转变到数学的学习过程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的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应倡导建立具有“优化师生关系、主动参与实践、乐于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师生互动学习方式.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种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是一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实际上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在各学校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些问题.

第一,互动流于形式,忽视了互动的实质.

有些教师想避开沉闷的课堂氛围,试图跟上新课改的步伐,但又

对“师生互动”学习缺乏实质性的理解,对互动学习的目的和运用并没有掌握好,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意划分小组,扔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却不管讨论问题是否有意义,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认为在课堂上有讨论这个形式就能达到效果.这样的讨论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师生互动的实质目的,这种互动也仅仅是流于形式而已.

第二,互动过多,缺乏目的性.

有些教师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紧跟新课改的精神的目的,误认为在

课堂上互动越多越好,几乎整节课都在询问学生的意见,殊不知“师生互动”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却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新的知识点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这才是学生能够参与互动学习的知识储备.

第三,互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

初中生的自制能力是有待加强的,因而在“师生互动”学习这样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有些学生会放松自己,并不按老师要求做事,容易开小差,回答与问题无关的话题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引,否则课堂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此外,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认真倾听,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正确的方向,这样循循善诱,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容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予正确引导,那么在纠正学生思维方面并没有达到互动学习的效果.

第四,互动形式单调,互动不足.

数学课堂上的互动多是“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这样容易让课堂单调乏味,也容易使教师的提问流于形式,无人问津.课堂上的互动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全体、教师和学生小组、教师和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课堂互动形式的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互动的深度不够,多是浅层次.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听到教师在上面一个一个问题的追问,一个步骤就是一个“是吗”而学生也只是在下面盯着黑板一个劲地点头回答“是”,这样的问题缺乏对学生的深入启发,这样的互动也只是课堂上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课堂上缺乏激烈的质疑和辩论,而激烈的论战常常会显示出智慧的火光,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这一现象反映出了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互动环节、互动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作以下尝试.

第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一改以往“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要敢于放下自己教师的身份,走进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创造力,对自满者要有所抑制,对自卑者也要有所激励.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教师要大胆肯定、加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积极引导,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开口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师生互动”学习才能顺利开展.

第二,敢于抛出大难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

教师要相信学生,一改以往学生机械回答“是”的问题,敢于抛出大难题和发散性问题,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探讨.只有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敢于挑战的好强性,很好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提高教师对“师生互动”学习课堂的掌控力.

“师生互动”学习方式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只有好的“师生互动”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师生互动”课堂的掌控力.具体来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既要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方式,同时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很好地掌控课堂,能够做到收放自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学习师生数学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UMU互动学习平台下地理教学——以“我们身边的自行车”一节为例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