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组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2014-03-10 08:56韦广荣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所学现象物理

韦广荣

课堂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细节。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初二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插图等无一不感到新鲜好奇。但这种好奇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维持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就要求教师在上绪言课时,认真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教材中的“长短蜡烛哪个先熄灭”、“金属能否屏蔽电磁波”等,这些既操作简单又现象明显的、易引起学生疑问的实验,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磁体能吸引铁质物体”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学习物理是非常有趣的事,为今后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让学生获得成功

初中物理知识对学生的要求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也就是要让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初中物理(苏科版)《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霜”是怎样形成的?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后,问:你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学习了《大气压强》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等等。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的解释和运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并且,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物理问题的挖掘,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又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验教学能直观地展示实验现象,给予学生视觉上的最直观的冲击。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整个认知发展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方式有两种——同化与顺应,当所接受的知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可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应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如在“天平的使用”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用天平去测量小组准备的物体,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所有学生都测量完以后,让各小组组长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由于各组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这必然使学生感到惊奇,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开展了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教学,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我们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使用上下工夫。物理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等。这对确保物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五、注重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不少学生之所以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是因为觉得物理“好玩”,但要他们真正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作为教者,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联系实际,注意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实例。例如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可以以生活中的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小小秤砣压千斤”的原理,并进一步提出:不法商贩“短斤少两”常用的手法,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细心观察,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所学物理知识。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注意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化、教师教学过程的动态化、学校教学资源的优质化等,这些都是使课堂高效的有效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所学现象物理
只因是物理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猜谜语
我不是教物理的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