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3-10 08:59钟俊仕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瓶盖牙膏创新能力

钟俊仕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教师角色以及课堂教学的手段都有较大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突显创新气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角色转换,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意义上,教师的作用是开展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道授业。由于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有着至高无上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师都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应该干什么教师已经事先规定好了,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就好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更是课程教学的“导演”。教师作为课堂的开发者、设计者,应了解学生的现状,明白学生的需求,制订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案。因此教师要逐步的树立现代意识,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相长的过程,这对教师的“传授者”、“权威者”等的角色有一定的冲击。教师角色的转变造就了学生主体的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以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产生学习动机的最直接和最持久的内部动力。创新能力是由创新意识发展、训练而成的,而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愿望和动机,要激发创新意识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此项活动有兴趣。而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和趣味的世界,很多物理实验现象充满奇异的色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课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来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到大气压很大。通过这些直观、新奇的实验,学生对“大气压”产生浓厚兴趣。又如,在物理的启蒙教学中,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演示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的实验,用浇冷水的方法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演示摩擦起电现象,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摩擦,结果塑料绳下端散开。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内驱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新欲望得到充分发挥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因此,激发学生兴趣是创新的阶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模式的演示实验一般只是教师操作,学生旁观,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大胆猜想,由学生代表按自己的想法动手完成实验。这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定律”时,可以拿两个一模一样的空牙膏壳进行实验:先将一个捏瘪了放进盛水的容器里,会看到牙膏壳沉下去了。同时,使另一个牙膏壳鼓起来,也放进水里,会看到它却浮在水面上,并没有下沉。这时,让学生对刚才所观察到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一个牙膏壳瘪的就下沉,鼓的会上浮?面对这种“矛盾”的事实,学生会想到,牙膏的质量一定,鼓的上浮,鼓的牙膏壳比瘪的牙膏壳受到的浮力一定要大,那么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猜想:鼓的牙膏壳,其体积变大了,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多,所以浮力的大小,就可能与排开的水的体积有关(当然学生也会有其他猜想,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引导和解释)。然后,再按教材上的实验方法,一边实验,一边让学生观察,一边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液体)的重力。

四、发散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推进剂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少数尖子生所特有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不要用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的一切,认为分数低的学生就没有创造力。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模仿,缺少创造性。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有一道智力测验题:“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一般人往往回答要用加热、晒太阳的方法,答案却是“去掉两点水”。这就超出人们的想象了。思维定式往往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在物理教学中要广开思路、一题多解,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全方位寻求与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使思维得到发散,通过比较、总结,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茶杯装开水并盖紧瓶盖,当瓶内水冷却后,瓶盖不容易打开,这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想办法打开瓶盖,这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可得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a.改变压力,如降低瓶外气压(放入低气压器中)或增大瓶内气压(给水加热),还可把瓶盖撬开一点小口让空气进去,使瓶内外气压相等;b.增大摩擦力,如使瓶盖粗糙;c.利用杠杆使瓶盖转动方便;d.更有人提出在瓶盖上钻一小口;e.再盖上一小盖,开盖时,先打开小盖,使盖内外压强相等,便能容易打开瓶盖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靠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式,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创”与“造”两方面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创”就是打破常规,“造”就是在此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因此,首先要鼓励学生去“创”,如果把“创”扼杀在摇篮里,何谈还有“造”呢?

参考文献

[1]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2]孙俊峰.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学物理,2008(3).

[3]阎金铎主编.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瓶盖牙膏创新能力
瓶盖配对
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设计巧妙的瓶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开瓶盖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新牙膏
好香的牙膏
牙刷牙膏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