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014-03-10 09:02马建卓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化学式方程式课本

马建卓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觉得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学生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学生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成绩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我做了如下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需要识记的知识比较多,如概念、实验现象、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里就出现了27种元素符号,学生很难一下记住。为此,我从讲绪言开始,就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然后在后面的一周时间里,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读,加强记忆。接下来会隔三差五地对学生进行突袭听写,这样经过一两周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就能逐渐地把元素符号记住,从而为后面化学式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如讲到化合价时,我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背下来,然而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背得了但还不懂得应用,这时我在课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交叉法”来辅助学生书写化学式。大约经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基本上懂得了怎样应用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了。为了能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课前我常用两三分钟时间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听写互检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后面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例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我提议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在家做这个实验。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高涨起来,议论纷纷,询问买药品地址,然后我稍停一下说:“你们在家可以用醋精或厕所清洗剂来代替稀盐酸,用小的矿泉水瓶来代替集气瓶,用吸管来做导管就可以完成实验了。”周末学生回家后纷纷自己动手做实验,回校后都告诉我说:“老师,我会制取二氧化碳了,也学会了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了,化学实验真的很有趣。”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消除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从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了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教师要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更加鲜明生动。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课本中用的是铜制的燃烧匙,这样学生很难看到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这时我改用玻璃管来做一个燃烧匙,然后把硫放在玻璃燃烧匙里燃烧,此时现象看起来很明显、逼真,从而解决了看不清楚的问题。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不便于学生远距离观察而方法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讲边实验。例如,蜡烛燃烧的实验,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后几排的学生较难观察到该实验的现象。因此改为两人一组的学生实验,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某些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把反应具体化,让学生亲自观察到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更容易、深刻了。例如,讲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时,我做如下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或加入氯化钙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就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了。这样不仅提供了课本中没有的实验,也突破了中考时常遇到的难题。

同时,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所在,以便学生能更好地巩固课本知识。例如,学生在做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巡察中发现后排一组学生的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我让其他同学围过来,帮助他们指出问题所在,同时也加深了自己的记忆,使课本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我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致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如当讲到《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我常采用对抗赛法进行教学,即在讲完课本的要点知识后,再利用一或两节课来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这时我常请两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上黑板来,让他们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请与他们同组的两个基础稍好的同学上来改正错误之处,并说明自己的意见,同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的知识。通过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无法达到的。另外,还可以采用游戏法,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比如,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通过游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为往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训练学生的能力,还应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拉瓦锡发现氧气的事迹时,我强调拉瓦锡连续加热了十二天,才发现了氧气,他在做实验时是多么的有耐心和恒心,而我们同学呢,有的只有一时的热情,而没有持续的恒心,这样是很难把学习搞好的。因此,我们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才有可能把学习搞好。另一方面多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一些趣味化学素材,通过讲座、表演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在一次复习中碰到一题有关水果和蔬菜中哪种物质含有的维生素C较多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讲解,学生都不甚理解。最后我拿出器材,当堂进行演示实验,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比较,最后大家都能掌握并感到很兴奋。因此,通过课外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基。

总之,学习兴趣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培养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加强兴趣培养,使学生能爱上化学这门课。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式方程式课本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