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评价

2014-03-13 10:39王新利周洪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流通黑龙江省指标体系

王新利,周洪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

随着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部分,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业“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根源[1],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只有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对进一步的发展做出正确的规划。近年来,学者们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目前为止,仍没有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当前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个别指标的调整,运用熵值法与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当前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为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更长远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引。

1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进行了较多研究。宋则[2]较早地对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涵盖11个系统、50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体系框架,但并没有对数据进行测算与评价。李飞等[3]构建了包括批发业、零售业及餐饮业在内的商品现代化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流通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及观念现代化3个大类指标、8个中类指标和16个小类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对各子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涂洪波[4]结合宋则和李飞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含有11个指标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理论指标集,并利用综合评分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9年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序。涂洪波等[5]在其2012年构建的11个指标体系划分成农产品流通规模与效益水平等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其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和客观赋权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综合评分法对我国27个省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计算与排序。王伟新[6]基于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农村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包括农产品流通规模指数等8个层面的23个指标,并基于2010年全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利用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与聚类分析,得出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区域分类特征。

2 指标体系的建立

由于在目前检索到的文献中,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因此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行评价时,主要借鉴了涂洪波[5]包含11个指标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其中的农产品流通业连锁经营流通比重与县乡公路面积指标数据无法获取,故采用了农产品批零企业利润率与农产品公路货物周转量替代。同时参考王伟新[6]建立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了税收贡献率指标,即共选取了11个指标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行评价,指标名称及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表1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及指标计算公式Table 1 Index system and index calculation formula of product circulationmodernization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1.1 熵值法

熵值法是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依据各指标在系统整体中的相对变化程度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熵值法能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客观地反映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计算出的指标权重值比AHP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等具有较高的可信度[7]。

假设有m项待评方案,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m×n(0≤i≤m,0≤j≤n),式中x′ij是第i项指标在第j年的统计值。

(1)数据标准化

为了消除不同指标间不同单位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评价指标i的理想值为。对于正向指标,越大越好,记为;对于逆向指标,越小越好,记为。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从原始数据矩阵X′中找到评价指标的理想值。定义xij为对于的接近度。对于正向指标有x*imax;对于逆向指标有,再将各个指标乘以100。由此得到标准化矩阵为Y={xij}m×n(0≤xij≤1),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2)信息熵

对原始指标数据矩阵标准化处理后就可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第i个指标的熵值ei可定义为[8]:

(3)差异性系数及权重

对给定的i,xij的差异性越小,则ei越大。当xij全部相等时,ei=emax=1,此时对指标xi毫无作用;各方案的指标值相差越大,ei越小,其作用也就越大。定义差异性系数为gi=1-ei,第i个指标的权重为

3.1.2 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研究、商品流通效率评价等领域较为常用的方法(王伟新,2013)。利用获得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指数的公式如下:

上式中ESI为综合评价指数,q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值,xij为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指标值。

3.2 数据来源说明

选取2004~2010年黑龙江省年度数据,其中评价指标所涉及的农产品包括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和农畜产品。但由于数据来源的局限性,“农产品周转量”指标采用农林牧渔数据。该研究数据来自2005~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及《中国市场化指数》。其中,“农产品流通业库存率”指标采用“限额以上农畜产品批发年末库存总额/限额以上农畜产品批发企业销售总额”,而“限额以上农畜产品批发年末库存总额”数据无法从《黑龙江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取,故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全国限额以上农畜产品批发年末库存总额”、“全国限额以上批发业年末库存总额”及“黑龙江省限额以上批发业年末库存总额”转换得出。同时,由于缺少2010年《中国市场化指数》数据来源,采用临近值原则对2010年的数据填补[6]。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测算及结果

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原指标数据(表2)进行标准化处理(表3),并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表4),将其代入综合评价公式中,测算出2004~2010年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表5)。

表2 2004~2010年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值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value of product circulationmodernization from 2004 to 2010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表3 2004~2010年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值Table 3 Standardized value ofevaluation index value on product circulationmodernization from 2004 to 2010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表4 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权重Table 4 Evaluation index weights of product circulation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表5 2004~2010年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数Table 5 Comprehensive index of product circulationmodernization from 2004 to 2010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4.2 分析与结论

4.2.1 分析

(1)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不稳定状态。由数据可以看出,2004~2006年指数由34.929上升到50.569,呈稳步上升阶段,2007~2009年指数由46.414上升到90.518,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2007年指数从50.569下降到46.414,2010年指数从90.518下降到72.366,反映了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发展趋势不够稳定。

(2)从单项指标来看,各指标的增减幅度较大。其中,“人均农产品流通业总值”在2007年从2 306.71(万元)大幅度下降至677.63(万元),而后又逐年递增,但增长至2010年仍低于2004年的1 697.26(万元),说明“人均农产品流通业总产值”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大幅波动,对综合指数有较大影响。“农产品流通业库存率”从2004年的91.91%逐年下降,到2010年仅为17.51%,说明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在逐年增长,提高了货物周转率,大幅度降低了库存率水平。“农产品流通业总资产周转率”从0.79次/年逐年递增,到2009年已增至1.70次/年,而2010年略有下降,但仍大于1,这不仅说明农产品批零企业的营运能力有所增强,而且对流动资产的变观能力和周转速度也会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农产品公路货物周转量”从66 284.1(万t·km-1)逐年增长,到2009年已为702 595.9(万t·km-1),虽2010年呈下降趋势,但仍为2004年的五倍之多,说明黑龙江省近些年来公路设施的建设对于农产品流通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可见,部分单项指标的大幅度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整体水平影响较大。

4.2.2 结论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虽然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出现不稳定波动的情况,但总体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这与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的外部环境、相关企业的发展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的发展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流通体质的不断深化改革,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投资改造,逐步构造了良好的外部流通环境,基本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中介组织为载体,以现货交易为基本流通模式的多元化流通格局,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商务部与农业部于2008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创新与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9]。2011年黑龙江省已有2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成功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黑龙江省于2012年在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对21个试点进行了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及物流园区的建设。并且,黑龙江省为鲜活农产品运输开通“绿色通道”的政策大大降低了农产品运输费用,开拓了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减少了农产品流通成本。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都成为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的驱动力。然而,高速的发展对于弥补先天的滞后仍需要较长的过程。在2010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货膨胀对于农产品价格及供求关系的影响,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更多的暴露了当前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状态不够稳定,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这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成为制约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1]宋则,张弘.建立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J].中国经济导刊,2003(10):32-33.

[2]宋则.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3(24):2-3.

[3]李飞,刘明葳.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5(3):12-17.

[4]涂洪波.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6):18-23.

[5]涂洪波,李崇光,孙剑.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1):20-27.

[6]王伟新,祁春节.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28-133.

[7]王靖,张金锁.综合评价中确定权重向量的几种方法比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4):52-57.

[8]郭显光.熵值法及其在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财贸研究,1994(6):56-60.

[9]郝文艺.社区农产品专业超市:“农超对接”的新发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4):70-73.

猜你喜欢
流通黑龙江省指标体系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