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旗在桂东大地飘扬

2014-03-14 01:16黄海志
西江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农会梧州特派员

黄海志

犁头旗在桂东大地飘扬

黄海志

“你父亲当时逃到哪里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抓捕?”

“他还有没有遗物留在家里?”

……

近日,在万秀区夏郢镇芳桂村一户农家,镇政府副主任科员张锦奇不断提示年已79岁的苏泽民,让他尽量回忆其父苏志才参加革命时的点点滴滴。

从镇领导位置上退下来后,本就喜好历史研究的张锦奇,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当地红色历史的挖掘中。“夏郢是一片名副其实的红土地,党组织在这里建立了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作为后人,我有责任把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红色故事,尽可能地挖掘和保存下来。”张锦奇说。

岁月流逝,第一批农村党支部的党员均已逝世,他们的儿辈,健在的也只有三四位,张锦奇试图从他们的口中得到更多的史料。

张锦奇手头上有本整理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夏郢乡志》手抄稿,手抄本通过对当时仍健在的苏志才、刘铁雄等多名老党员的走访,记录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段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往事。

在张锦奇缓慢的记述中,笔者被带入了夏郢镇那段革命历史的深处。

林培斌回梧搞农运

“要追述夏郢镇在梧州乃至整个广西党建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页,一定要提到林培斌,他是在夏郢镇播下革命火种的英雄。”

林培斌,1900年生于岑溪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就读于岑溪中学的林培斌,积极组织成立“救国团”,印传单、出墙报,集会演讲,举行示威游行,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1925年3月,林培斌毅然背上包袱和几斤大米,辞别爱妻幼子,跋山涉水经梧州转赴广州,报考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毛泽东、彭湃、阮啸仙等同志举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四期学员,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毕业后,留任农讲所第五期乙班区队长的他,直接参加了广州郊区的革命活动。

1925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派林培斌以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黄启滔(又名黄一平)、李植华、谢铁民、罗瑞成(均为共产党员),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到梧州开展农民运动,林培斌任负责人。

“特派员有双重身份,一是不公开的中共党员身份;二是公开的国民党特派员身份。林培斌是以公开的合法身份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张锦奇介绍说。

1926年1月,中共梧州地委成立,林培斌任地委委员,主要负责农民运动工作。在梧州党组织的领导下,一场以多贤乡为燃点的大规模农民运动,在梧州市郊兴起,并迅速从梧州向广西各县发展。

地主窝里撒播革命种子

夏郢镇古称多贤,因地灵人杰、人才辈出而得名。

上世纪20年代,梧州的县属乡政权都掌握在土豪劣绅手中。当时,多贤乡民团分局有三个局董,一是“举人”李薛坤,一是日本洋行岳阳堂药店经理刘炳杨,一是“秀才”陈逢棋。他们作为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言人,常常是包揽诉讼,征收苛捐杂税,鱼肉农民,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梧州安顿下来,林培斌就和黄启滔深入梧州市郊的钱鉴、富民坊、太和冲、多贤等地,秘密展开调查,并最终选定了阶级压迫严重、农民反抗意识强烈的多贤,作为突破口开展农民运动。

1925年12月某日,正是夏郢圩期,在当地人刘铁雄的引导下,林培斌等人到夏郢圩张贴漫画,散发传单,进行街头演讲。听说中央农民部的特派员来演讲,正在赶圩的群众都赶往圩头的地坪上。霎时间,群众密密麻麻地围成一个大圆圈。

一身农民打扮的林培斌,站在一条长凳上,有板有眼地说:“农友们,我们一年辛辛苦苦收得一丁半点粮食,一日三餐稀粥都难吃得到,即使遇到荒年,地主也‘铁租无减’。相反,地主还巧立名目,层层剥削。我们农民迫于无奈,只好向地主借债。可地主的债是阎王债啊,借一百,还百五,甚至二百。到期还不起则利滚利,多少穷兄弟到头落得卖儿鬻女,倾家荡产的悲惨下场!”

“农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办?难道我们就任凭土豪劣绅地主恶霸永远压迫剥削下去吗?”林培斌向群众们发起了动员。

“不能,决不能!”农民们群情激昂,异口同声回答。

林培斌因势利导,介绍了广东各地工农运动的盛况。林培斌还以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作比喻,向群众说明大家团结起来就有力量,号召大家起来反抗,废除种种苛捐杂税,实行“二五”减租,最后实现“耕者有其田”。一番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的宣传,道出了斗争的真理,在农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成立农会号召农民斗争

“在林培斌等人向劳苦农民做街头演讲时,来自芳桂村的一位年轻人听得非常入神,他就是后来投身革命事业的苏志才。”张锦奇说,苏志才是失业工人,一家四口,自耕水田一亩,租地两亩,父亲年迈多病,靠在路边摆粥摊糊口。

听了演讲后,大受触动的苏志才即通过刘铁雄介绍,与演讲人林培斌和另外的特派员认识,并盛情邀请他们到自己家畅谈革命道理。由此,林培斌和同志们就在苏家落脚。四邻知道后奔走相告,乡亲们汇聚苏家,询问革命道理和如何开展农运,谈到深夜,大家才散去。

第二天,苏志才、刘铁雄分头带领特派员到附近村庄宣传,沿途张贴标语、漫画、传单。通过各种宣传,林培斌他们不仅揭露了土豪劣绅剥削农民的罪行,还号召农民们组织协会,与各种反动势力斗争到底。

经过访贫问苦、宣讲发动,林培斌等觉得群众有了参加农民组织的迫切需求,便召开了芳桂村农民大会。

在会议上,林培斌宣读农会组织章程:农民协会是贫苦农民的组织。每个基层农会最少要有三十户以上,成员按耕种土地的情况分为雇农、佃农、半自耕农和自耕农四种,有一百把秧(每亩七把秧)以上者的不得参加。乡农会为基层农会,民主选举执委三人,再从三人中互选委员长一人。基层农会发犁头旗一面,大印一颗;会员发臂章一块、会员证一个,证上印“不劳动者不得食”、“宜同心宜协力”,会员每户交入会费二角。

宣读章程后,经过投票选举,选出苏志才为委员长,苏美才、陈玉楷为执行委员。至此,在广西第一个由中共直接领导的基层农会正式成立,时为1926年1月。

农代会上吓退地主武装

芳桂村农会的成立,让贫苦农民振奋万分。林培斌等特派员知道人心所向,便加紧深入各村宣传发动,相继在思委、水口、马田、六甲等地建立农会。

1927年2月28日,多贤凤凰村一间学校教室内张灯结彩,农会标志犁头旗迎风飘扬,来自多贤各村的56位农民代表,在此召开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这一日,大会正式成立多贤区农民协会,以领导统筹各乡农会的工作,多贤区农会成为广西最早的由中共领导的区农民协会之一。

“区农民协会的成立,犹如平地一声雷,使没落的地主们心生恐惧。”张锦奇说,大会召开第三天,就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18个全副武装的团丁冲进会场,朝天鸣枪,气势嚣张。

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夏郢镇多贤支部纪念馆

原来,多贤民团局董李薜岳、陈逢棋、刘炳杨一伙,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又恼又怕。他们仗着有人有枪,以为只要在农协会成立当天给“穷光蛋们”一个下马威,农民们便会继续乖乖地屈服于他们。

令地主们没料到的是,经过革命教育的农民已今非昔比。面对民团的无理挑衅,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拿起扁担、木棒,拉开和民团拼个你死我活的架势。贫农刘发茂一跃向前,袒露胸膛,怒对群凶大喝道:“有胆的朝我这里开枪!”团丁们早听说刘发茂是条硬汉,又慑于四围群众的气势,哪里敢动弹。刘发茂接着回头大喝一声:“农友们,把他们的枪缴了!”团丁们立马吓得抱头鼠窜。

建立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农民力量汹涌澎湃,林培斌和同志们清醒地预见,要巩固这块阵地,必须牢牢确立共产党在农协的领导地位,当务之急要着手建立党的组织。

1926年3月的一天,天气晴好,多贤镇安村竹冲塘山上一处偏僻的小茅房里,在确认四下无人后,七名农民右手握拳过肩,围在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周围,用细小而庄重的声音念道:“我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读完誓词,七人在早就准备好的小纸条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立即烧掉。这一天,广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苍梧多贤支部诞生了,这七名农民党员,即为本地农民苏志才、刘铁雄、区彦真、区彦端、苏宏棣、苏广智和谢家任,而那位身材魁梧的男子,就是这个党支部的书记——林培斌。

从这一天开始,有了党的坚强领导,犁头旗开始在桂东广阔的大地上飘扬,农村党组织也由梧州迅速向广西各地开花。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农会梧州特派员
文化自信视角下梧州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
中共梧州城工委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及存在制度问题的探究
农村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科技特派员网建设座谈会”
我的家乡最美之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