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兼用型黄瓜新品种双优王

2014-03-14 07:59田军张忠武詹远华杨连勇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结瓜遮阳网黄瓜

田军+++张忠武+++詹远华+++杨连勇+++张维+++陈位平

青皮密刺型品种是长江流域主栽的黄瓜品种类型,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天津青皮密刺型黄瓜多年来一直是市场上的主流品种。针对天津黄瓜品种抗性偏弱、商品性较差等问题,我们从2005年开始,与山东、武汉有关专家联合开展了青皮密刺型黄瓜新品种选育工作,于2009年初步育成黄瓜新组合s8-121,后命名为双优王。经过连续两年对比观察及两年面向市场试种试销,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山东、四川等地,双优王表现出较强的优势,突出特色为结果能力强、产量高、抗病性强、瓜把较短、瓜尾黄条纹淡、瓜色发亮、适应性强,春季与秋季、大棚与露地均可种植。

1 产量表现

2012年,以津优一号为对照开展试验观察,双优王表现出了突出的增产优势。春季试验中比津优一号增产27.23%,秋季试验中比津优一号增产20.53%(表1)。主要表现是挂果能力强、结瓜多,很多植株表现出强雌性系特征,甚至达到了节节有瓜。

2 特征特性

植株高3.5 m,分枝少,叶片较大,生长势旺。瓜长棒状,绿皮绿肉,刺密,长35~38 cm,粗3.5~4 cm,单瓜质量350~500 g,瓜条顺直,畸形瓜少、瓜把短、瓜尾黄条纹淡。以主蔓结瓜为主,平均每株分枝1.3个,始瓜节位第3节左右,坐瓜力强,平均3节有2节现雌花,肥水充足条件下可连续结瓜,甚至1节多瓜,体现出强雌性系特征。播种至采收45~60天,合理栽培667 m2产量5 000 kg以上。高抗霜霉病、病毒病、细菌性角斑病和枯萎病。耐寒、耐热,适于春秋大棚或春秋露地栽培。

3 栽培要点

3.1 季节与模式安排

长江流域从2月上旬至8月下旬均可播种。播种后7~25天可定植,气温越高,苗龄时间越短。其他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适当调整播种期。 2月上旬至3月下旬播种,保护地育苗,使用大棚作提早栽培,提早上市。4月上旬至7月下旬可作露地栽培。其中6、7月高温季节可使用遮阳网降温栽培,获得更好的产量与品质。8月中下旬播种,后期使用大棚覆盖作秋延后栽培,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2 育苗定植

推荐使用育苗移栽方式。早春育苗应使用大棚套小棚多层覆盖等保护地设施,温度过低时还要使用地热线加温以确保育苗成功。夏秋季育苗应注意避雨、防高温与防虫。提前准备好育苗用营养土或育苗基质,用噁霉灵或多菌灵等药剂消毒床土,使用72孔育苗穴盘、8 cm×8 cm营养钵或营养坨育苗,按照100~150 g/667 m2用种量准备黄瓜种子,播前种子用温水浸泡1 h,春季需催芽24 h,夏秋季不用催芽,然后点播到穴盘、营养钵或营养坨中,播种后洒透水,春季覆盖薄膜保温、夏季覆盖遮阳网降温,一般3天左右即可出苗。苗龄7~25天,幼苗2叶1心时即可定植,每穴或每营养钵保苗1株。

春提早栽培与秋延后栽培定植要选择在水泥、钢架或竹架大棚中,其他季节露地定植即可。提前整好地,深耕耙平,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三元复合肥75~100 kg作底肥,按1.2 m包沟作畦,高垄深沟,覆盖地膜,每垄定植2行,株距35 cm左右,667 m2栽3 000~3 200株。

根据各地栽培习惯,夏秋播种也可直播,直播应每穴播2粒,2叶1心时间苗,每穴定苗1株,防止缺苗。

3.3 田间管理

双优王黄瓜的田间管理要点可以概括为控好3次温、浇好3次水、追好3次肥、整好3次蔓。

①温度管理 从整个适栽季节看,黄瓜栽培管理应控好3次温,即春提早栽培应增温、夏季栽培应降温、秋延后栽培应保温。

黄瓜春季栽培经历的温度是从低到高,秋延后栽培经历的温度变化是从高到低,不同季节对温度的管理要求是不一样的。春季栽培早期要求保温,使用多层覆盖提高温度,缓苗期保持棚内温度28℃左右,超过30℃要及时通风,缓苗后棚内温度保持25℃左右为宜,4月下旬后可以揭掉围膜,但可以保持顶膜直到采收结束,创造最有利于黄瓜生长的环境,提高产量与品质。

秋延后栽培在定植后前期是高温强光天气,需要覆盖遮阳网降温防晒,进入9月中旬,气温比较适宜,可取掉遮阳网任其自然生长,9月下旬寒露风来临之前,要及时扣棚覆盖大棚膜以增温保温,保持白天温度25~30℃,晚上15℃左右,促进黄瓜生长,延长结瓜期,增加产量。当夜温降至5℃以下时,黄瓜停止生长,只能依靠保护地设施保温,延长黄瓜的供应期。

②肥水管理 浇好3次水。第一次是定根水,第二次是初瓜水,第三次是盛瓜水。定根水促进成活,初瓜水为头瓜采收时浇水,盛瓜水在采收期进行。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与当季的干旱与降雨情况,灵活处理盛瓜水,可以视墒情再浇2~3次。

追好3次肥。为提高产量,黄瓜整个生育期应至少追3次肥,追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每次随水追施复合肥15~20 kg/667 m2。第一次追肥结合初瓜水进行,第二次追肥结合盛瓜水进行,第三次追肥则结合喷药实施叶面追肥,在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喷施宝、植物生命素等叶面肥,可显著增产增收,提高商品瓜品质。在盛瓜期视墒情若需要多次浇水,均可带肥施入,一般间隔期7~10天。

因双优王黄瓜体现出强雌性系特征,春、秋栽培均表现出坐瓜多的特点,不需要使用乙烯利等激素刺激雌花分化。

③引蔓整枝 整好3次蔓。第一次整蔓为插架引蔓,当黄瓜秧苗6~7片叶有蔓时,采用插竹架或吊绳的方式搭架引蔓。如果使用竹架,在大棚中栽培要注意竹架的长度,以不超过棚顶为宜,应将过长的竹架砍短使用。如果使用吊绳,则可利用棚架或是将竹架绑成平棚作为吊绳的支撑。推荐使用吊绳方式引蔓,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大棚空间。应视情况数次引蔓,引蔓时可用绑蔓器绑蔓,效率较高。第二次整蔓在结瓜初期,双优王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采收后,打掉第5节以下全部侧枝与老叶。第三次整蔓在盛瓜期,适当摘除底部老叶、病叶,减少养分消耗,保证瓜条生长的需要,当瓜蔓长到棚顶时可打顶,促使结回头瓜,提高产量。如果结瓜过多,或一节多瓜,还应及时疏瓜,以减少畸形瓜。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早治为主,采用农业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将各种病虫害努力消灭在萌芽状态。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清洁田园、清除老叶、土地轮作、种子消毒、土壤消毒等。应优先使用波尔多液来防治病害,使用防蚜板等防治蚜虫,使用杀虫灯来防治其他害虫,条件许可也可以在夏秋季覆盖遮阳网防虫,这样可确保黄瓜无公害生产。

如果使用化学农药,应确保使用无公害农药,打好3次药。针对当地的高发病害,提前做好准备,第一次用药在根瓜坐住时,甚至可以更早一些,在尚未发病时即用药。随后每隔7天左右打1次,连续3次。3次之后,再视情况对症处理。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病毒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等。霜霉病主要使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杜邦克露(霜脲·锰锌)800~

1 0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2~3次。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菌毒清200~400倍液叶面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预防和控制黄瓜病毒病发生和蔓延。白粉病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波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可用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每7~10天1次,连续2~3次。枯萎病一般要提前预防,真正发病后很难控制,在定植时用30%噁霉灵水剂600~800倍液、0.02%乙蒜素或50%多菌灵粉剂800倍液灌根,每1 kg药水灌15~20株,后每10天灌1次,连续2~3次能起到一定防治效果。

害虫主要有白粉虱、黄守瓜、红蜘蛛、蚜虫等。白粉虱在大棚黄瓜栽培中比较严重,使用展渗(有机硅)加噻嗪酮加甲氰菊酯混配农药,防治效果十分显著。黄守瓜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防治。红蜘蛛主要采用哒螨灵、菊·马乳油或阿维菌素加有机硅助剂防治。蚜虫可用辟蚜雾、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防治。

3.5 适时采收

由于双优王瓜码密、结瓜多,及时采瓜对提高产量及提高商品性非常关键,黄瓜长到30 cm左右,瓜色发亮,瓜顶带花时即可采收。根瓜可提早采收以促进后期瓜条的生长。在结瓜高峰期,对于结瓜多的田块,可以1天采收1次或2天采收1次,有利于减少畸形瓜,同时促进小瓜的快速生长,提高总产量。但若为了赶早或延后上市抢好价格,则可提早或推后采收。

猜你喜欢
结瓜遮阳网黄瓜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基于NSPSO算法涔天河灌区长藤结瓜灌溉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不同遮阳工况下温室作物冠层辐射场与温度场的CFD分析
摘黄瓜
夏季番茄育苗宜选择遮光率20%的白色遮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