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压缩比发动机爆震倾向的试验*

2014-03-14 09:25郑传现
关键词:爆震压缩比燃烧室

郑传现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安徽合肥 231603)

0 引言

发动机爆震就是当混合气尚处在压缩过程中,火花塞还没有跳火时,高压混合气就达到了自燃温度,并开始猛烈燃烧的不正常燃烧现象。与正常燃烧相比,爆震时混合气压缩程度及燃烧速度都很快并产生高温高压,强烈的爆震将降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爆震产生的压力波直接冲击到气缸盖和活塞的顶面,产生“哒哒”的金属敲击声,同时燃烧室内各零件的温度急剧上升[1-2]。

发动机压缩比的变化是导致爆震现象的原因之一,但是压缩比的变化也是提高发动机功率的重要手段,所以爆震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障碍。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来研究3种不同压缩比(分别为9.0,9.3,9.5)的发动机爆震,从而获得发动机爆震倾向的基本规律。

1 爆震试验

1.1 试验原理

压缩比是发动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压缩比表征了气体被压缩的程度,它是气体压缩前的容积与压缩后的容积之比,即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一般用ε表示。

式中,Va为气缸总容积,Vh为气缸工作容积,Vc为燃烧室容积。

为了保证在排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可以通过改变活塞销孔的位置来实现压缩比的变更。如图1所示,通过调整活塞销孔位置,使其在原来位置向活塞顶部上移Δh,从而增大了燃烧室的容积,即上式中的Vc增大,由于曲柄连杆机构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即上式中的Vh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最终导致压缩比ε减小。

图1 压缩比调整示意图Fig.1 Adjustment of compression ratios

1.2 爆震倾向试验对比

1.2.1 点火提前角的对比 点火提前角是评判爆震倾向最直接的一个指标。在同转速同负荷的情况下,点火提前角越大,发动机相对爆震的倾向越小[3]。全负荷时3种压缩比的点火提前角对比如图2所示。

图2 全负荷时点火提前角对比Fig.2 Comparison of sparking angles on full load

从图2可以看出,当发动机转速在2 500r/min以下时,压缩比为9.3的发动机点火提前角最大,而发动机相对爆震倾向最小;发动机在高速运行时,压缩比为9.0的点火提前角最大,而发动机相对爆震倾向最小;从总体上看,压缩比为9.0,9.3的点火提前角相差不太大,而两者均大于压缩比为9.5的点火提前角。

1.2.2 最大爆发压力对应曲轴转角的对比 理论上最大爆发压力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12°~15°,此时输出扭矩达到最大值。在标定过程中,可以将最大爆发压力尽可能地逼近这个角度。如果有爆震的影响,则爆发压力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会相应地增大[4]。最大爆发压力所对应的曲轴角度越小,所反应的爆震倾向越小。最大爆发压力对应曲轴转角的对比如图3所示。

图3 最大爆发压力对应角度对比图Fig.3 Comparison of corresponding angles with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从图3可以得出,发动机转速在2 000r/min以下时,最大爆发压力所对应的曲轴角度差别不是很大,压缩比为9.3的要略小于其他两者;发动机转速在2 000r/min以上时,压缩比为9.0的最大爆发压力所对应的曲轴角度要明显小于其他两者。

1.2.3 压力升高率的对比 压力升高率表征的是发动机工作粗暴的程度。振动和噪声水平、火焰传播速率与压力升高率密切相关。压力升高率太低,则动力性不足;压力升高率太高则工作粗暴,引起爆震[5]。为了保证汽油机工作柔和、动力性能良好,一般压力升高率为1.75~2.5bar/deg。由于试验中已经规避了爆震,因此压力升高率越接近2.5bar/deg,则抗爆震的潜力越大。3种压缩比的压力升高率对比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得出,发动机转速在2 000r/min以下时,3种压缩比的压力升高率比较相近;发动机转速在2 500r/min以上时,压缩比为9.0的压力升高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两者,表明抗爆震的潜力越大;从总体来说,压缩比为9.3的压力升高率居于压缩比为9.0和9.5之间。

图4 压力升高率对比图Fig.4 Comparison of pressure rise rate

2 结论

从上述爆震倾向试验的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的结论。

(1)发动机在整个转速区内,压缩比为9.0的发动机爆震倾向最小,尤其是在中高速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2)发动机在低速时(速度<2 000r/min),压缩比为9.3的发动机爆震倾向要好于其他两者;发动机在整个转速区内,压缩比为9.3的发动机爆震倾向处于中等,与压缩比为9.0的相近,但爆震倾向要略大一些。

(3)发动机在整个转速区,压缩比为9.5的发动机爆震倾向最高。

[1] 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S].北京: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

[2] 郑伟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高永兴.双VVT高增压高压缩比直喷汽油机的抗爆震性能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4] 李永池,王志海,邓世春.爆炸和冲击工程力学近期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37(10):1172-1180.

[5] 范志强,高德平,覃志贤,等.机匣包容性破坏势能法的试验验证[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6,19(2):26-29.

[6] 李深,赵峰,付晓丹,等.混合动力轿车非平原地区工况燃油消耗试验研究[J].汽车技术,2011(7):47-50.

[7] 丁玉祥.汽车发动机爆震量化方法研究[J].工业技术,2012(6):89.

[8] 万曼影,王俊雄,邓真全,等.汽车发动机的爆震分析与控制[J].噪声与振动控件,2001(6):42-46.

猜你喜欢
爆震压缩比燃烧室
质量比改变压缩比的辛烷值测定机
一种热电偶在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的测量应用
肺爆震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长距离爆震式点火枪设计
二次燃料喷射对燃气轮机中低热值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低温废气再循环及低压缩比对降低欧6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高几何压缩比活塞的燃烧室形状探讨
采用两级可变压缩比系统提高车用汽油机的效率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兔颅脑爆震伤早期出血灶检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法国MBDA爆震和连续爆震波发动机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