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语篇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刘志军贪腐案的微博博文

2014-03-16 13:00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刘志军互文性贪腐

王 涵

(天津市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134)

从历史语篇分析的角度来解读刘志军贪腐案的微博博文

王 涵

(天津市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134)

语篇历史方法是Ruth Wodak和她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语篇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语言学家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为理论框架,结合互文性理论的分析,选取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有关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贪腐案的热门报道共60篇样本,通过分析刘志军贪腐案相关的微博语篇,把潜藏在微博语篇之下的网络民众对于官员贪腐的批判性意识形态显现出来,进一步体现人们的话语权意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唤醒,民众更加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微博语篇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力。

历史性语篇分析;微博;话语权力;意识形态

一、微博报道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主要以文字更新信息,也可以发送图片,视频,新闻链接并实现即时分享。从2010年到现在,各界人士纷纷开通微博,从明星到草根,从个人到官方,微博瞬时间成为大家发出自己声音的最佳工具。目前,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5亿,其中政务微博数量超过5万,微博“正在改变官方和公众话语权整体格局”。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格局,人人都可以为自己做代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力,人们的话语权在不知不觉中被唤醒。

二、微博的学术研究概况

微博互动方式的迅速蔓延,同样引起了学术研究者的兴趣,各领域的学者们开始进行研究。作者在2013年9月中旬,在中国知网上以“微博”为主题进行搜索,发现新闻与传媒学科以此为主题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居多共有7037篇,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期刊和博硕论文,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首次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短短三年的时间,却集聚了如此多的学术关注,由此可见其研究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当作者以“语言学微博”为主题进行搜索时,只有16篇是从外国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样,作者在主题搜索中并入“批评性语篇分析”作为关键词时,匹配内容文献仅仅一篇。由此可以发现,语言学界认识到了微博问题的研究价值,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微博的研究,特别是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还有极大的研究空间和提升空间。

三、历史语篇分析

1.背景信息

新浪微博:2013年4月10日,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据悉,刘志军案涉及的行贿人为山西女商人丁书苗等10余人,除受贿5000余万人民币外,还有美元、欧元、港元,共计金额约6000万元人民币。刘志军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舆论影响,新浪微博和腾讯微等多家媒体给予了连续报道,在此背景前提下,广大网民通过微博纷纷发出对贪腐案的不满,通过微博这一新兴媒介竭力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本文以语言学家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为理论框架,结合互文性理论的分析,选取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有关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贪腐案的热门报道共60篇作为样本。

2.互文性分析

在Bakhtin看来,互文性是指“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的,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转化。”语篇是语言在机构语境和社团语境运用中体现权力关系和再现意识形态的一种社会实践形式。这种社会实践形式在语篇历史研究方法中被理解为彼此相连的同时或先后发生的语言活动(Wodak2001b)。在有关刘志军贪腐案的微博报道中,先后涉及了政府报告语篇,新闻发布会语篇,法律条文语篇,以及极富调侃性质的诗歌语篇等,通过这些语篇主题的交叠重复,彼此相互关联。

检察风云杂志V就刘志军案件,发布“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刘志军案召开新闻通气会语篇”,就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进行审判的微博,该语篇深刻抨击刘志军的贪腐丑态,凸显强烈谴责的意识形态。其后,在同一语篇内刊发“审计署语篇”,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揭示刘志军的落马,审计部门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惩治腐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两个语篇有着共同的意识形态,共同表达对刘志军的强烈谴责,两则文本内语篇主题重叠,因此,他们彼此共同的主题够成了这两个语篇联系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博主希望通过自己的微博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引起全社会对腐败行为的谴责和警示,并希望通过微博使自己的声音被传播,被认可,进而对贪腐事件防微杜渐,将个人话语权的力量不断扩大,放大自己的话语权使之对社会公共事务产生影响。此外,语篇于语篇之间的互文分析则体现在高铁见闻博主转发“中共十八大政府报告语篇”和“审计署语篇”中,其内容明确阐述了反腐倡廉的主题,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清廉、政治清明。不管谁,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且与刑法条例的要求相吻合。两则语篇同时强调廉政建设,主题相同,彼此相关。

3.策略分析

所指策略。所指策略通过把一个人划归为自己的一方或对方来建构和再现社会活动。在新浪微博刊发众博文中,一位名叫醒耶?醉耶?的博主发表了“刘志军被查:人民公敌就应该是这样的下场!”。从此微博标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博主意在暗示刘志军是人民公敌,“公敌”一词对应“公仆”,两对词语意义截然相反,一个是人们公然唾弃,万夫所指的丑恶对象,然而另一个则是人民的楷模和功臣,备受拥戴和爱护。这的话语策略将博主潜藏在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反映的淋漓尽致,贪腐官员备受指责与批判,博主通过自己的语言将贪腐官员的身份拉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并通过微博这一新兴传媒工具传播开来,自己的话语意识被唤醒的同时将自己的话语权力也扩散开来。

谓语指示策略。谓语指示策略指在谓语成分中(包括形容词)使用有否定意义或肯定意义的词语将社会活动者赋予正面的褒义或负面的贬义。

辩论策略。此策略通过运用一定的辩论题目使正面或负面的描述被证实。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刘志军贪腐案微博语篇,并结合语言学家Ruth 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为理论框架,辅以互文性理论的分析,将有关刘志军贪腐案微博的具体案例运用所指策略,谓语指示策略,辩论策略进行充分论述,进而把潜藏在微博语篇之下的网络民众的官员的对于贪腐的批判性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显现出来,人人都可以为自己做代言,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微博语篇表达自己的权力,人们的话语权在不知不觉中被唤醒。

[1]Ruth Wоdаk & Меуеr Мiсhаеl, (еd.). Меthоds оf Сritiсаl Disсоursе Аnаlуsis. [М]. Lоndоn: SАGЕ Рubliсаtiоns Ltd. 2009.

[2]邓皓东,梅德韦杰夫微博博文的批评话语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29-31.

[3]田海龙.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邹艳菁.基于语料库的中文微博话语特征研究初探[J].传媒新论,2012:101-103.

From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iscourse perspective to see Liu Zhi-jun corruption case micro-blog Bowen

Wang Han

(Tianjin Commercial University,Tianjin, 300134, China)

Discourse historical approach is textual research method of Ruth Wodak and her team. In this paper, linguist Ruth Wodak discourse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popular reports selected micro-blog Sina and Tencent micro-blog about formerrailways minister Liu Zhijun corruption case of a total of 60 sampl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iu Zhijun's corruption cases related micro-blog discourse, the hidden in the micro-blog discourse under the network the critical ideology of corrupt officials revealed, further embodiment of people's right consciousness is awakened in the imperceptibly, people express their views more independently, to express their own discourse power by micro-blog discourse.

histor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icro-blog;power of discourse; ideology

TN711

A

1000-9795(2014)03-0461-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1-11

王 涵(1989-),女,山东潍坊人,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批评性语篇分析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刘志军互文性贪腐
魏晋时期的清廉与贪腐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如今这招牌
“从政”看你怎么从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刘志军的罪与罚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