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中“案例”的选取

2014-03-17 00:04刘德祥
科教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总结运用案例

刘德祥

摘 要 “导学案”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品质课堂的延伸。选取好的“案例”能够保证“导学案”的质量,“经典案例”和“迁移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 如何选取好的“案例”,文章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分析 探究 总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经典案例的选取

1.1 选取原则

(1)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案例。(2)选取的案例要具有启发性。因为案例本身不只是简单的事例,它包含着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隐含着地理概念和原理,能为学生预留出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维,从而使教学向纵深发展。(3)选取的案例要有典型性。不是所有真实生动的案例都可以进入课堂,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要选取最能反映地理原理、揭示地理规律的典型案例来。因为越是典型的案例,揭示的规律就越准确,蕴含的道理就越深刻。(4)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作为教学案例,它是教材相应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案例的分析,来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在选取案例时,不能随意选取,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1.2 实际操作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在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节时,经过反复斟酌推敲,笔者选取两个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1】

材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大风。由东向西干旱程度增强,自然植被也逐渐由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荒漠。大面积的地表裸露,使土壤失去了植被保护和对水的调节作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若植被遭到人为破坏,则会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1)结合材料,说明西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协调一致性,并分析植被减少后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2)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有人主张造林,有人主张种草,也有人主张自然恢复。你支持哪种做法,说明理由。

(3)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对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环境等方面有什么指导意义?

【经典案例2】

材料一: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对应关系。图1为湿润地区同一经线不同纬度地带上的垂直带谱示意图;图2为同一纬线不同经度地带上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图1 湿润地区同一经线不同纬度地带上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图2 同一纬线不同经度地带上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材料二:一般而言,气温越高,单位体积空气中可以容纳的水汽含量越多。在温度一定条件下,空气中能够容纳的水汽含量是有限的,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最大限度时即视为饱和。达到饱和状态的空气若气温下降则水汽凝结,一定条件下就会产生降水。

(1)读图1,说出同一经线不同纬度山地以及同一山体(如甲)不同坡向的自然带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读图2,说出同一纬线距海远近不同山地以及同一山体(如丙)不同坡向的自然带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

课前“导学案”学习时,学生对上述两个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解读,构建出基础知识,并提出“我的疑惑”。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来探究解决这些疑惑。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说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其实践意义;也能够说明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的关系,学会分析垂直自然带谱的空间分布。

2 迁移案例的选取

“案例迁移”部分特别重要,现在高考指导思想是立足于教材并高于教材。书中的案例只是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考试不但需要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迁移,这两年高考更加倾向于学习方法的迁移。

2.1 选取原则

“迁移案例”最好选取和本节内容相关的高考试题。因为高考试题不论是权威性、科学性,还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选取高考试题作为“迁移案例”,模拟高考情境,解读高考试题,学习解题方法,总结出题规律。不断地在贴近实战的训练中做到“能打仗、打胜仗”。

2.2 实际操作

在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节时,我选取两个迁移案例:

【迁移案例1】

(2013新课标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图3中A、B分别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前、后的变化。

(1)读B图,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多年,社会上对于西南地区是否应该引种速生桉一直存有争议,并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就气候条件,为其提供论据。(4分)

观点A:西南地区不适宜大规模引种速生桉。

观点B:西南地区适宜大规模引种速生桉。

【迁移案例2】

(2010海南卷)图4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2)该山可能位于( )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经典案例”和“迁移案例”的选取至关重要,这些好的案例是“知识的集合,能力的载体,思维的窗口”。好的案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高品质课堂实施的重要保证。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让我们静下心来,多看、多学、多想、多写,这样才能找出更多更好的案例来,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实施策略.新思考网.

猜你喜欢
总结运用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关于中考作文的一点建议(一)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