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探析

2014-03-17 00:19范丽萍
科教导刊 2014年6期

范丽萍

摘 要 在高职院校中,心理问题的发生的主体不仅仅只是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会存在一些的心理问题,对于环境的适应,和老教职工、学生的相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会因为出现一些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本文就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一部分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措施,最后提出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切实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教师心理危机 干预体系 体系建立与探析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1 认知不协调

一般情况下,我们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行为是一致的。但是当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行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就会出现认知不协调。例如某些教师认为让学生购买书籍资料,并在课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采取题海战术就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是为了学生好。但是突然学校领导宣布,禁止教师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学习资料,并且课后不能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以减少作业量,提高课堂效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教师一下适应不了学校领导的这种做法,认为自己的方法都是对的,所以当这位教师再次让学生购买学习资料时,心中就会产生冲突,形成认知不协调。

1.2 自身抱负与现实间的冲突

自身抱负就是指某人在从事某项工作之前,预计自己所能达到的一定成就标准。但是,当自身的抱负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时候,就会产生失望悲观的心理。例如,一些新的教师,在大学期间,各项都表现得很突出,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水准还不错的学校,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自己在大学中学习到的与现实中的教学工作相差甚远,想做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但是会招来身边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学职工的“指示”。从此之后,这位新的教师在各项工作中,都会有一种畏首畏尾的感觉,力求“规范”。

1.3 挫折感

挫折感就是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的一种失落感。例如,某些教师给自己的工作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在40岁之前得到高级教师的资格。但是随着评比的日期越来越近,该教师的各项测试均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而且自己的教学论文还没有获奖。因此,该教师没有一点的成就感,会产生挫败的感觉。

2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处理措施

2.1 克服不合理信念,并在行动中进行反思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构建专业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组织机构,不能当做学生的心理问题来处理。教师要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和新课程标准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那种题海战术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旧的习惯,学习一种新的习惯是一个痛苦的抉择,为了紧跟新的教学理念,只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进行调整。

2.2 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把自己的抱负分为小的目标

新的教师在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学校中进行实习,但是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从而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只有适应新的环境,不怨天尤人,才能使自身得到发展。在一个群体中,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努力适应新的环境,不要一直以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为主,结合现在的教学模式,努力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67页)

2.3 调整目标,适当选择放弃

有的教师的目标过于遥远,不能在短期内实现,而且过于执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只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反而对于自己实现目标起反面的效应。当你在努力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已经很难实现,这时候就要学会放弃。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另一个目标。

3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健全

3.1 加强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支持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健全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加强资金的投入。大部分的高职学校都是理工科类的学校,学校领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点缀,占据不了多大的成分,所以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方面总是能省就省,把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保证各专业的发展和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想要搞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的领导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加大资金的投入。

3.2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匮乏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学校中建立了三级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学校毕竟占少数,主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很少,无法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只能按照本科学校来进行执行。显然,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体制和教育的现状,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多于本科院校。鉴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吸取别的学校的现有经验。加强对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得他们具备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知识,切实处理和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

3. 3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范围,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途径。从教师的本身出发,以教师为主体,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面对风险的能力,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学校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让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素质,让教师了解到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面对一切的突发事件。学校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让教师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情感,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为教师适当减压。

4 小结

教师的心理不同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学校要针对不同的主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优秀的教师,具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不能一直处于压力之下,造成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同时,学校还要给予教师一些帮助,学校领导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和教师进行私下的交流,了解到他们的需要,尽最大的能力帮助教师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课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立项课题“高职学院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题批准号:NXJKG11--167)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 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3] 邬劲青.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M].中国成人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