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艰苦奋斗的模范刘致远

2014-03-18 01:22曹静
党史文汇 2014年3期
关键词:冀鲁豫司令员军区

曹静

刘致远(1904-1955),山东潍坊人。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在绥远萨拉旗担任代理团长时率团举行起义加入抗日同盟军。1934年起在上海中共中央代表机关负责情报、保卫、交通等工作。1936年底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战期间,任中共鲁西区特委书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参谋长、鲁西军区第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兼独一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司令员。

刘致远幼时家境非常贫寒,以给人推磨为生。10岁时家人省吃俭用把他送进本村读小学,毕业后上了一年半高小,后因生活困难而退学。但其求学心切,当半年初小教员后又考上本县一所师范学校。不到一年就因祖母和父亲相继病故不得不辍学。

1933年5月,在地下党员王伦介绍下,刘致远在察哈尔光荣入党,开始了新的政治生涯。同年8月,他遵照党的指示,率领1000余人的队伍举行起义,高高树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后由绥远、包头转战到察哈尔独面口,与上级党代表柯庆施见面,并受命将起义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十八师,刘致远任师长。后又改为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刘致远任军长。在刘致远的领导下,这支部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察绥抗日斗争,并成为了当时抵抗日寇侵略的一支劲旅。

1934年2月,党组织派刘致远去上海做地下党的工作。他在上海工作了两年零8个月,先后开展抗日自卫会工作、情报工作、保卫工作和交通工作,圆满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对解放区的物资供应和情报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上海时,他衣食朴素简单,因忙于工作常常不能按时吃饭,一床线毯和几件衣服就成了他的全部家当。

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时,他始终和战士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1942年4月 ,在山东阿、聊城边界的秦老庄战斗中,刘致远和战士们一样30多个小时米水未进。部队突围后,来到东阿的一个小村子,乡亲们听说刘司令来了,凑了几碗高粱榆树皮混合面,做了半盆面条给他吃。他看到战士们正在做饭,就端起半盆面条倒进了警卫班的锅里。那锅里煮的是树叶子,他拿饭勺搅匀了,自己先盛了一碗,然后招呼大伙一块来“会餐”。在艰苦的岁月里,他经常叮嘱警卫员,自己吃的饭菜一定不能比战士的好。

1945年10月,刘致远调冀鲁豫军区任副司令。从残酷环境里走出来的他深知保持全军艰苦朴素作风的重要性,他经常向战士们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在艰苦的时候,他提出用豆子做四样菜(豆腐、豆芽、豆腐渣和豆汁)的建议,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

1950年平原军区成立以来,曾在节约与自己动手的原则下,进行了有计划有重点的建设工作。开展立功运动,是推动生产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军区机关挖砖、搬砖、修建大礼堂时号召大家立功。每个同志都响应号召,争先恐后参加劳动。特别是军区司令员刘致远带头搬砖,对全军区生产建设推动作用很大,为此,1950年1月4日的《人民日报》给予了报道。

刘致远指挥过无数次战斗,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赞扬刘致远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同时,他也是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模范人物。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文物库中,有一床刘致远使用过的毛毯,那是1934年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组织发给他的,跟随他南征北战了21个春秋,上面已经是补丁摞补丁;还有一双1939年冬天发的鞋,一直穿到病逝。

刘致远从不以首长自居,待人诚恳,和蔼可亲。他关怀战士们,常在余暇同干部、战士坐在一起聊天,问寒问暖。并且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人们做榜样。由于他长期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战士们都称他为“艰苦奋斗的模范”。他不以“模范”自居,经常语重心长地说:“光说不做,下级干部和战士们是不会信服的,只有说了就做,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冀鲁豫司令员军区
背着司令员追赶红六军团西征的部长刘俊秀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统一战线:杨得志开辟冀鲁豫边区的『秘密武器』
江苏省军区
纪念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成立七十周年座谈会暨党的群众路线与冀鲁豫边区民主民生运动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驰骋中原 转战川黔——记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
百万大裁军中的福州军区司令员江拥辉
关于西南军区成立时间的考证
冀鲁豫边区革命史概述
冀南军区的六次精简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