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皮肤科PBL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对策

2014-03-18 19:28赵恒光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皮肤科教学模式教师

赵恒光,方 圣,李 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浅析皮肤科PBL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对策

赵恒光,方 圣,李 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总结皮肤科在开展PBL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方案,以使皮肤科教学及时走出困境,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皮肤科;PBL教学模式;医学教育

PBL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自学能力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传统授课(LBL)教学模式相比,它最初具有以下6方面特征[1]: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最优化为6~8人/组;教师起指导作用而非直接讲授;通过预设问题引领小组的学习和讨论;以问题获得解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通过问题的不断扩展使学习得以深入。随着我国医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我科(皮肤科)也在5年前开始采用PBL教学模式[2],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 教学现状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在皮肤科实施PBL教学模式有以下优势:皮肤科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以皮疹形态学为基础,相对直观和具体化;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方法相对其他学科单一,有利于学生通过自我查证而掌握基础知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易于通过图片比较等手段,引导学生辨别真伪;教学资源相对较易获得,除文字性教材、专著或讲稿外,图谱和视频资料相对丰富,信息量充分且直观易学;因我国多数医学院校仍将皮肤科作为选修课,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易于开展小组讨论。然而受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PBL教学的开展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1)由于师生均对既往LBL教学模式的依赖性较高,在PBL教学模式尝试的初期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敷衍或以“落实教学目标”为主要动机的现象,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强。个别学校和教师仅以课前简单布置几道思考题为主要手段。(2)个别医学院校仅将PBL教学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下达,缺乏对教师PBL教学的培训。(3)部分医学院校仅将PBL教学作为一项长远的教学目标束之高阁,要么浅尝辄止,因噎废食,忽略PBL教学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仍以传统的LBL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课堂灌输,学生奋笔疾书”,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成为阻碍当前皮肤科临床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2 教学困境和不足

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教学环节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后续效应以及我国综合国情的影响,在皮肤科开展PBL教学存在诸多不足。

2.1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精力投入有限

实施PBL教学,常规6~8人即需一名指导教师。然而,我国目前皮肤科教师普遍来自临床一线,医疗任务重,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教学。讨论问题的设计和准备往往单一且形式化,问题引导关系不明确,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甚至混淆传统LBL教学中思考题与PBL教学中导题之间的关系,缺乏对PBL教学的真正理解。个别教师“旧瓶装新酒”,不能充分发挥PBL教学的优势,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影响PBL教学的实施。

2.2 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皮肤科专业教学资源网站数量较少,且普遍质量不高,一般医学院校和图书馆有关皮肤科专业的存书量相对较少;而国外英文网站专业词汇丰富,对阅读能力要求较高,低年级本科生因语言障碍难以涉足。同时由于学科特点,皮肤科专著和图谱价格昂贵,一般学生难以承受,导致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已形成了以单一教科书为主要知识来源的习惯,因此不能熟练地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导致课前信息收集渠道单一化。在讨论准备过程中,多数学生收集的资料内容类同,达不到彼此交流和相互沟通的目的。

2.3 皮肤科病种多,疾病之间差异细微

学生知识“负向偏倚”严重,导致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难以正确辨识和筛查相关知识,对疾病之间细微差异的把握能力弱,资料搜集过程信息偏倚严重,甚至完全错误。同时,由于皮肤科的客观资料具体化,学生更易“先入为主”,课前已固化的错误观念加剧了后续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的难度。个别学生甚至因此对教师学识产生怀疑,出现抵触情绪,影响师生间信息交流渠道的建立和畅通。信息沟通一旦受阻,就会加剧PBL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2.4 不良信息充斥网络,学生真假难辨

目前,由于我国皮肤科医疗市场不够规范化,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网络,以性传播疾病和银屑病等特殊或高发疾病治疗信息为主。学生登录网页后往往被动接受各种虚假广告宣传等信息,其过度鼓吹疗效和错误引述的疾病知识,极大地误导了学生正确知识体系的构建。

2.5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PBL教学中一刀切现象严重

在我国以应试为主的中学教育中,学生被动获取知识,部分学生养成了“等、靠”的学习习惯,自我学习手段单一,主动求知欲不强[3]。个别学生课前难以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求证,或简单敷衍,或避重就轻;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很少发言或不发言,被动等待其他学生提供答案及教师最后总结。这均使PBL教学不能真正发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此时,若教师不能充分体现问题设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则讨论易出现“冷场”局面,以致教师重唱“独角戏”,进行传统讲授。

3 对策

(1)各校应建立自己的皮肤科教学资源库,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收集教师的优秀教案和临床图片,及时补充和整理教学资源。各皮肤科室也可设立专门的PBL教学资源库,统一购买专用的教学参考书,并由专人对教学资源库及时补充和整理,由熟悉电脑和网络应用的教师随时搜集公众网络中的优质资源并及时推荐给学生。各校也可建立皮肤科PBL教学题库,在开学伊始发给学生,并对其中的重点章节或难度较大的个别题目给予适当指导或提示,降低学生课前预习难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各校应加强对指导教师PBL教学的培训,使其掌握教学技巧和手段。部分教师由于长期采用LBL教学模式,教学中易对原有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意识运用。因此,应加强对教师PBL教学的培训,使其树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观,注重以下几方面:①引导问题的设计;②教学中对团队的组织和引导;③讨论过程的维护和激发;④课程后期的沟通和总结;⑤后续新课程的预设和铺垫。

(3)取长补短,权衡PBL与LBL教学的比重。在教学模式转换的过渡期,一方面,不宜为追求新颖而全盘否定原有的LBL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分布权重,注意PBL与LBL教学模式的相互补充。在皮肤科教学中,对部分基础性和理论性较强、内构关系复杂的知识点仍建议以传统讲授为主,如皮肤科总论中皮肤的基本构造和生理、外用药物的剂型和选择、皮疹的基本形态和认识等部分,尤其是“皮疹”一章,是皮肤科“知识大厦”的构建基点,这部分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续皮肤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可通过讲授,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此外,对具有代表意义的各论章节也要以讲授为主,如性传播疾病中的梅毒和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的银屑病,因其代表性或承接意义,不宜由学生自学或讨论。

(4)注重对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判断和把握,因材施教。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较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但对自学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可能由于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而逐渐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模式可能对他们有负面影响。为此,首先在小组划分时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搭配,交叉分组,使性格倾向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相互补充,以提升学习效果,活跃讨论氛围;其次教师对学习能力差或主动参与意愿弱的学生,通过设置特殊的思考讨论题,将题目细化或要求具体化,以起到推动作用。

(5)注重临床病例的选择,增强PBL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对临床病例或病人兴趣浓厚是高年级医学生的普遍特点之一。在PBL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问题设置中多以临床实际病例为主;或征求病人同意后,在布置讨论课题时引领学生实地查看病人,掌握其所患皮疹的分布和形态,让学生亲自询问病史,切身感受病人痛苦。这样可增强讨论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解决病人疾患的成就感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另外,这种“事前体验—亲自查证—事后总结”的有序进程可极大地促进记忆过程的形象化,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BL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教师的职责也由传递知识变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成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意见交换的参加者[4]。在PBL教学中,学生主动获取而非被动接受知识,其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实现了主体与客体、解决问题与系统学习、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3方面的统一,极大地培养了学生运用皮肤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1]Bland J M.Teaching statistics to medical students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J].BMC Med Educ,2004(4):31.

[2]方圣,赵恒光,蔡涛,等.PBL与LBL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93-94.

[3]Smits P B,Verbeek J H,de Buisonjé C D.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a review of controlled evaluation studies[J]. BMJ,2002,324(7330):153-156.

[4]姜春明,王竹颖.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348-1350.

[5]史毓杰,杨健,杨文林.关于PBL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49-150.

G420

A

1671-1246(2014)05-0015-02

猜你喜欢
皮肤科教学模式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