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03-19 11:25潘润翠
甘肃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重视问题情境阅读能力

潘润翠

〔关键词〕 数学教学;阅读能力;培养;重视;问题情境;

创设;阅读方法;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45—01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数学不会像阅读文艺小说那样轻松有趣,相反会感到枯燥乏味,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选择放弃。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数学教师首先要重视数学阅读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有些教师常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做作业碰到问题时才翻开数学课本。 这种状况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否有阅读兴趣,对阅读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适当地创设一些适宜的问题情境,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同时还要有针对性。除此之外,问题还要有适当的难度,富有启发性。

三、教学中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扶读”阶段,提纲挈领。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阅读。进行时,可选择其中的一段或一节内容,在综合考虑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生阅读的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与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内容。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恰当地分析教材,恰到好处地在重、难点及思想方法上巧妙点拨,使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理解得更清楚。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也不能一扫而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

3.“放读”阶段,融会贯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学生阅读学习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一、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四、及时反馈,促进交流

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同时,数学语言又是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必要条件。数学语言是以符号来表示各种数量的关系、数量的变化,以及在数量与数量之间进行的推导和演算的一种语言,它具有精确性、简约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在阅读学习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带着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视问题情境阅读能力
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分析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