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词题目及背景信息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2014-03-19 11:41叶玉红
甘肃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背景古诗词语文教学

叶玉红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古诗词;题目;背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94—01

一、紧扣题目,圈定基本内容

好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能够揭示诗歌的大致内容、情感、价值取向,是解开思想内容的钥匙。

1.题目揭示内容。赵师秀的《约客》,交待了诗中事件;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诗的一、二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写环境的特点的体现;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写湖水的风景,只有结合题目中的“观书”“有感”之后,便知是作者在谈读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人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2.题目直接透露诗人心情。元稹的《遣悲怀》表明了作者要抒发的是悲伤的感情。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表明诗歌写的是亲人久别重逢的惊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3.题目呈现作者思路

【示例】 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这首诗写了什么?

【分析】从题目《题李世南画扇》中可知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4.直接揭示了诗歌的主旨,或暗含诗歌的主旨。

【示例】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分析】本诗又名:《闺意献张水部》,从题目中的“试上”“闺意献”可知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籍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二、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读诗,必须关注诗人的遭遇、境况,关注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了解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等。

1.明了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有助于准确地把握特定时代的诗歌艺术。如宋诗比之唐诗,“唐诗多以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语)。

2.明晰作者的创作风格。先看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后看个体风格,一个作者的整体趋向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深沉,李贺的险怪,苏辛的豪放,姜柳的婉约。但也要考虑作家多样的风格。如豪放派作家苏轼也有如诉如泣的《江城子·十年生死》还有借咏杨花来抒发幽怨缠绵的离情别绪这样低回婉约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又如南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诗人陆游,也有《钗头凤·红酥手》和《沈园》这样儿女情长的传世名作。

3.注意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的内容。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 行路难》《 将进酒》 等作品的思想内涵。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示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以虚衬实,表达梦醒后面临现实处境的无限凄凉。了解了作者是亡国之君的身世,及其“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这一创作背景,解读诗人的情感就易如反掌。

三、注重注释,破解难点。

注释一般是解释诗文中的写作背景、作者、朝代,词语、典故出处等较难懂的地方,帮助解读诗词,甚至暗示答案。高考题如果诗词后附有注释,鉴赏时就不能忽视,一定要仔细审读。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背景古诗词语文教学
踏青古诗词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