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2014-03-20 17:45刘志军张虹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设备

刘志军+++张虹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制

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16—01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1.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了大量经费,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但部分学校存在没有与之配套的教育教学设备。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投入到教学设备的资金非常有限,从而影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时值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在没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1)教师老龄化、知识结构老化现象严重。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济,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2)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失衡。由于特殊的教师队伍结构,部分农村小学没有音、体、美和英语专业教师,致使无法正常开课,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极为不利。

3. 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4.家长思想观念陈旧。如今农村的独生子女较多,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偏远山区农村的家长思想认识滞后现象严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些都使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增添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

二、突破发展困境,确保发展的对策

1.加强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头羊”,领导班子的能力和作风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管理质量。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进取、敢抓敢干的领导班子。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当今社会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学校教师的思想容易出现波动,由此要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宣扬“正气”,消灭“邪风”。通过学先进、立榜样等方法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并及时解决。

3.积极争取资助,加大办学投入。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思想素质等“软件”具备了,还需要良好的“硬件”来运行。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学校可每学期从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得到改善则指日可待。

(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Y【2012】G099)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设备
山西蓓斯特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高校乒乓球课程设施现状调查研究
3KA广州市经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机器人教学设备的开发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举措
高职院校现代教学设施集中控制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