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探究

2014-03-20 02:24张培霞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识字兴趣语文教学

张培霞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识字;兴趣;

引导;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78—0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识字教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笔者通过多年的识字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乐”——激发兴趣,在识字中享受快乐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生字宝宝”、“小客人”等,使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名称,能够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影响。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六》时,笔者播放歌曲《郊游》,给学生营造一个郊游的氛围,然后创设情境,将生字融入到郊游路上遇到的各种事情中,使学生带着快乐一起出发,在快乐中认识生字。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有对枯燥的识字失去兴趣,而是学得很快乐。

二、“领”——加强引导,丰富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教师要想在整个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质量,就不能以单一的形式进行教学,否则将熄灭学生兴趣的火花。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将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七》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学生“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

低年级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每天上课之前,给学生一两分钟的展示时间,鼓励学生将在路上或其他环境中认识的字与全班学生分享。学生展示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而且还能使学习内容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体验,并且使这种体验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三、“效”——提高效率,教会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结果则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形声字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学生“三点水”旁与“水”有关,“足”字旁与“足”或“脚”有关。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在以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字,学生对于字义也能有所理解。

再如,二年级的识字量较大,一篇课文就有十几个生字,教师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识字是很困难的。对此,教师可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借助查字典自主识字。这样,不但可以节省课堂时间,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挥。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识字兴趣语文教学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