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学教学的好帮手

2014-03-20 02:25李华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李华

〔关键词〕 数学教学;多媒体;学习兴趣;观察能力;

理解能力;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81—01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性,融视、听于一体,把声、光、形、色等进行组合,以形式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进而充分理解。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活动。适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入境动情,进而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课,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小乌龟比年龄”的flash动画,让学生边观看动画边听教师讲“小乌龟比年龄”的故事。这样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自然地复习了旧知识,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不分主次,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恰当应用多媒体录像、动画等功能,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学会有目的地观察,这为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教师在出示水杯、圆形柱子等实物后,利用课件将实物轮廓用红线闪烁,让学生明确这类事物具有相同的形状,从而抽象出“圆柱”的概念,进而实现观察目的。

三、降低思维难度,提高理解能力

低年级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只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活动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可以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教学“时、分、秒”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实践证明:这样教学,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的实际和所学知识之间铺路搭桥,进而降低思维难度,从而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四、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透彻,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即便能达到,也浪费很多时间。低年级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现生动、直观的画面,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一年级“简单的加减综合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鱼缸里有4条金鱼,又买来3条金鱼,再拿走2条金鱼,还剩多少条金鱼?”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题意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利用多媒体制成了动画片,事情发展的全过程清晰、具体、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思维有了依据,准确理解了“又买来”、“拿走”的意义,列出综合算式就容易了,掌握口述算式的意义与运算顺序也就不困难了。

总之,多媒体集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能多渠道作用于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而这种资源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获取了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让它成为数学教学的好帮手。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学习兴趣数学教学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