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体系

2014-03-20 05:38刘雅茹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药学导师研究生

张 迪,刘雅茹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

药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社会的稳定,药学研究生作为我国药学事业重要的后备力量,本应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但是传统模式在学生培养、课程设置、研究方向等方面缺乏特色,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因此,改革和创新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和模式已十分重要和必要。将药学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充分融合才是现今药学研究生培养的根本。

1 国外药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1.1 英国的药学研究生教育

英国的医学与药学之间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招生、学制、教育都各有不同。在招生方面,成绩基本优秀就行,并不要求完美的成绩单或出类拔萃的雅思成绩。英国所有的药学院均采用统一的学制,即4年本硕连读[1]。在本科打下良好基础的前提下,研究生期间不仅要完成课程的学习,更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如去药房实习、参与疾病的治疗、参加社区医疗服务等),使学生在药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工业、研究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在英国,药师剂的申请和培养更是严格,如果想成为药剂师,必须在英国皇家药剂师协会指定的培训地点工作一年,然后才有资格参加药剂师执业考试。药剂师的培训越来越偏向于临床应用,药剂师负责审核医生所开的处方并与病人及时沟通,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2 美国的药学研究生教育

美国在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面更是独具特色。美国具有一套成熟的药学研究生的创新培养体系,在学分方面,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基础理论和学科交叉(如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的学习,强调综合性的实验课程,并通过开展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培养过程中,学生要频繁参加学术研讨会,不断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个人学术表达能力。同时,建立导师小组指导制度,导师小组定期与药学专业的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并对其进行指导,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因自己导师的学术缺陷而导致的“近亲繁殖”等问题[2]。另外,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所涉及的药学领域比较宽,培养出了大量以“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层次的药学服务型人才,他们不仅可以直接上岗进行医疗服务,而且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

1.3 日本的药学研究生教育

2002年,日本对药学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偏向于临床药学,并增加了人道主义、人文科学、沟通技巧、英语、药学科研和实习等。日本课程体系实行“4+2”模式[3],即药学学生前4年的课程基本相同,最后2年分为两个不同的方向:临床药学、药学科研。如果学生选择临床药学方向,就必须进行6个月的实习训练并通过考试。临床药学学生的教育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在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培养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这提醒我们,临床药学教育必须建立在我国临床药学服务要求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

2 我国药学研究生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药学专业起步相对较晚,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领域比较窄,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化学学科和制药工业,培养的方向主要是通用的药学人才和制药及销售方面的药学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与医学和交叉学科相关的基础课程占比很小。在我国实行完全学年制,一般不允许研究生提前毕业,推迟毕业的也很少。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但我国培养的大批研究生质量并不高,工作胜任力不强,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2.1 课程设计和专业设置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对药学类研究生的培养依然按照传统的学术型培养模式,学制3年,第一年为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两年为科研实践过程,总体来说,理论课学习时间较长,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学习的课程过于单一,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制药工业和化学学科,缺少对分子生物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重要交叉学科的学习。药学类研究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照搬本科式的理论教学,脱离了个性化教育,对药学研究生的培养“千篇一律”,培养质量不高。

2.2 导师指导过于单一,学术讲座只是形式

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基本上采用“双选制”,即教师和学生相互选择,学生的培养及科研实践的过程主要由一位导师负责。“一对一”导师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是其忽略了导师学术背景相对单一的弱点,容易导致“近亲繁殖”等问题。大多数学校也会组织学术讲座,如我校每周都会有一次学术讲座,邀请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做报告,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领域最前沿的动态。可是,学生只是按照学校要求参加了讲座,真正认真听讲座和用心思考问题的学生很少,最终导致听讲座只是一种形式,学生并不能学到很多东西,既耽误了教师的宝贵时间,又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2.3 获取文献方法单一,对文献理解不透彻

文献检索课程的目的在于传授获取信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了解药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始终走在药学界的前沿。每位研究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增强自己的思想创新意识。通常药学研究生的文献检索方法较为单一,文献类型仅限于传统的图书和期刊论文,对高情报价值的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等特殊文献的利用率较低[4]。文献检索工具只集中在几种常见的中文网络数据库(如CNKI、万方、维普等),对英文网络数据库利用率低(如PubMed、HighWire Press),且学生往往对每个数据库的特点不了解或了解层次较低。

2.4 缺少传统特色专业,学生没有实践经验

一直以来,国内的药学专业缺乏特色学科。多数院校开设以药学四大分支学科药理、药剂、药分、药化为主的相关专业,主要对化学合成药物进行研究。我国药学教育最大的弊端就在于以药物为中心进行单纯知识、技术教育,而不是以“人和病人为中心”进行全面素质教育[5],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只偏重于科研实验,而实践能力极差,一般在进入医院、药厂后都需要进行“二次培训”。对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评价能力低下,多数药学研究生对这方面甚至一无所知。由此可见,我国严重缺乏药学服务型和药学复合型人才[6]。

2.5 实验记录不规范

药学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将科研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实验记录是对科研实践全部过程客观、全面、准确的科学描述;实验总结是对科研实践中的发现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的过程。对于药学专业研究生来说,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是,很多研究生重实验、轻记录和总结,实验完成得很好,实验记录却书写不规范,或者没有对实验记录的内容进行及时分析和总结,给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带来极大不便。因为实验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如果不认真写实验记录,最终会导致实验过程混乱,难以梳理。如果实验和实验记录都很好,可是忽略了对实验的总结,也会产生严重后果。

2.6 药学教育相对封闭

不可否认我国对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缺乏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7]。对于我国大多数药学研究生来说,不但参加国际交流的机会很少,而且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还存在起点低、不规范等问题。

3 我国药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政策

3.1 优化课程设计和专业设置

调整药学研究生的培养学制,实行弹性学年制。研究生教育学制的长短应取决于每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至少两年,最多可延至3年。另外,理论课学习时间过长,应在6个月内集中完成。同时,增加选修课的数目,减少必修课程的数目,让学生可以根据研究的领域自主选择有用的课程学习,开设交叉学科的课程,课程体系的安排要体现跨学科、宽口径、复合型和按需培养的特点[8]。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培养方案、科研课题、科研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将个性化教育展现得淋漓尽致。

3.2 建立团队指导小组,改变传统的学术讲座形式

培养药学研究生应该由一个团队组而非单一导师或导师组来完成[9]。研究生要接受除自己导师以外的指导,包括相关学科及非本专业交叉性学科教授和同学的辅助指导。有些研究生尤其是师哥师姐,通过长时间学习和实践,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对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也要广泛听取他们的建议。可以将学术讲座改成学术交流会,严格控制参会人数,因为人数太多会影响学术交流的质量,人数太少会影响学术交流的氛围。保证所有人都参与讨论环节,积极发言和认真思考,使大家在学术交流中都有所受益,有问题当场解决,有质疑当场提出。

3.3 加强对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增设文献沙龙小组

加强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使教师传授的检索方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联系,有利于科研选题和科研设计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文献沙龙由学科相近的学生及教师组成,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文献交流活动,交流自己近期查阅的该领域的文献,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研究的多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尤其是对同一问题存在的不同研究结果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10]。文献沙龙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定期查阅文献的习惯。学生一旦养成查阅文献的好习惯,就可有效避免科研工作的重复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开设特色学科,加强薄弱专业建设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学科,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历经千年而不衰。但是中药学并不是最热门的学科专业,所以以此为突破口,加强我国特色学科(中药学)的人才培养,大力培养临床药学、药学服务、药学监护等专业的药学研究生。药学服务型研究生要求至少实践1年,根据服务的岗位不同分为:临床药学服务人员和药房药学服务人员,前者直接参与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全过程,与医生一起查房并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通过与病人的接触,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然后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后者主要向病人提供咨询服务,说明使用药物期间应注意的事项,减少因使用不当带来的不良反应。

3.5 培养学生写科研日记的习惯

针对药学研究生实验记录不规范,忽略对实验的分析与总结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写科研日记。每天以科研日记的形式将实验的结果及相应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实验中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分析,然后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导师。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认真记录当天的实验内容,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导师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实验进度。

3.6 加强国际交流,推动药学人才国际化

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引进来、走出去”是药学人才国际化的两个重要途径[7]。引进海外优秀的人才和资源,把国内药学的精英和可塑之才送到国外去培养。对国内药学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种。增加我国教师接受外国培训的机会,增加国内外同仁之间的合作机会。当然,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这有助于研究生提高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及综合素质。

[1]郑俊.英国药学教育及医疗体系的启示[J].中国执业药师,2010,7(10):46-49.

[2]李劲平,谭桂山,胡长平,等.美国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现状及启示[J].药学教育,2011,27(1):14-16.

[3]梁海珊,张新平.国外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对我国药学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24(3):94-96.

[4]檀律科,何华,孙忠进,等.创新意识下的药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J].药学教育,2011,27(2):27-29.

[5]胡明,蒋学华,张志荣,等.国外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及定位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7(21):1676-1678.

[6]张永泽,岳志伟,余伯阳,等.我国药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94-96.

[7]张璐,娄小娥,韩峰,等.开展药学研究生国际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2,28(6):1-5.

[8]陈宗珉,王士林,岳志伟,等.设置药学专业学位 适应21世纪“科教兴药”对药学研究生的需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3):63-66.

[9]龚受基.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2(13):200-201.

[10]任莉,陈垦.浅谈药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学术例会(Lab Meeting)的设置与实施[J].高教前沿,2012(4):54.

猜你喜欢
药学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