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铁技师的欧美考察与亚细亚号列车

2014-03-20 07:47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亚细亚满铁客车

钟 放

(东北师范大学 日本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十四年间,除军事入侵和经济掠夺外,日本的技术殖民亦不可忽视。1933年夏,已深入中国东北近二十年的殖民机构满铁做出计划,在1934年11月实现长春到大连的特快列车通行。这是日本技术殖民的重要举措。

一、市原善积的技术考察

1933年8月23日,满铁首次通过了特别预算,用于研发亚细亚号列车。当时,满铁的客车生产能力依然有限,除沙河口工厂制造的产品外,很多车辆都是从美国进口。“亚细亚”的名称是经过广泛征集、最终遴选确定的。日本学者发现,拉丁语的ASIA一词有“旭日初升”之意。“亚细亚”的命名更能体现“大亚洲主义”的构想,还暗含着欧美文明已经日薄西山的意思。

为实现亚细亚号早日通车,日本再次选择向欧美学习。1933年8月25日,满铁机车部总设计师市原善积接到赴欧美考察的正式命令,具体任务包括改良客车构造、研发空气调整装置和提高机车速度。这次技术考察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向欧美的学习画上了句号,其规模和影响有限,但从一个侧面暴露了日本对伪满技术殖民的实态。

接到命令后,市原善积着手准备列车草图和具体考察计划。在设计过程中,他将客车的防暑、防寒和保温功能作整体考虑,确定车厢外壳的材料是改进技术的关键。德国快速列车的车厢外壳用铝箔作绝缘材料,但日本在短期内无法自行生产。9月17日,市原到达大阪,访问了住友制钢所和住友制铜所后,依然没有满意的替代方案,出访的轮船却即将起航。

1933年9月26日,市原善积登上了大洋丸,开始了漫长的欧美考察。在夏威夷做短暂停留以后,10月中旬到达旧金山,然后赴洛杉矶和芝加哥。市原善积精通英语,在美期间,他得到三井和三菱商社的协助,但主要是单独考察、采访。他参观并乘坐了19世纪60年代投入运行的普尔曼豪华特快,还参观了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当时,中日围绕伪满洲国能否参加世博会展开了关乎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外交攻防战,最后,“满洲馆”被附设在日本馆内。

结束在美国的考察以后,市原善积又去了欧洲,在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他收获甚微。1933年5月,德意志国铁877型柴油动车组开通了柏林至汉堡的线路,市原善积体验了世界领先的“柏-汉飞人”(Fliegender Hamburger)。1934年2月24日,他向满铁本部的请示获得批复,亚细亚号列车的空气调整装置将主要参照德国产品进行研发。离开德国后,市原善积经奥地利到达意大利,最后从地中海走苏伊士运河,经印度洋返回中国上海,整个考察可谓“世界环游”。

市原善积的日记显示,在横渡太平洋、穿越大西洋的漫长旅途中,他靠研究和阅读技术资料度过了很多枯燥的时光。即便是经过孟买、科伦坡,前往上海的归途上,他也在忙于整理资料。在欧美考察期间,列车的座椅、方便乘客的电灯开关,凡是遇到可以借鉴、能够激发灵感的细节,市原善积都一一记录,作为日后设计和研讨的素材。1933年11月7日,他在芝加哥看到列车上古典风格的坐垫,认为将来满铁的客车可以参考。

在参观举世闻名的好莱坞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腾出时间专门来参观摄影场并不是为了看电影。美国人已经在看有声电影,日本却达不到。摄影棚是如何防止外界杂音的呢?我很想考察摄影棚的建筑,特别是墙壁的构造,然后在满铁特快列车上应用。”[1]38

市原善积在美国考察了一百零二天,离开之前,他在1934年1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对于美国,我回国以后还要仔细研究。总的来说,恐怕日本还是赶不上美国,我们日本的技术人员应该好好向美国学习。落后的文明必须赶超先进文明,在此过程中必须努力。努力的结果是愉快的。我抱着今后绝对不能输给美国技术人员的决心离开了美国。”[1]114-115此时,日本国内的法西斯势力蠢蠢欲动,完全否定英美文化的暗潮已经涌起,但是,满铁的技术人员还保持着面对先进文化的紧迫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德两国的快速列车在技术上世界领先。德国是市原善积考察的重点。1934年2月6日,他在德国的高速列车“柏-汉飞人”上,看到车厢内外两面可视的温度计,还有可以在卧铺上操纵的廊灯,都为之赞叹不已。

二、市原善积的文化心理

在出访欧美的过程中,市原善积流露出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漠视和对德意的亲近。

与明治初年的岩仓使节团不同,模仿欧美的高潮在日本已经过去,制度借鉴不是满铁技师的使命。无论是享誉世界的英国议会大厦、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还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广场,都引不起市原善积的任何兴趣。他只是用阴冷的笔调在日记中简单描绘上述有政治意义的名胜。美国白宫也没有激发市原的理性思考,他在1933年12月30日的日记中记录了美国的失业人数。当时,美国“全国复兴管理局”在努力降低失业率,但是,由于职业的局限和文化立场的褊狭,市原善积在罗斯福新政已初见成效的美国没有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

市原善积在他的工作日记中流露出对法国的轻蔑和对意大利的友善。当时,欧洲敌视犹太人的社会思潮已经抬头,市原善积在离开巴黎前的日记中写道:“我在巴黎的时间是2月1日至5日,仅有五天短短的考察,我很难谈论法国,也没有这个资格。法国人与美国人不同,其脸型有时像东洋人。嘴没有闲着的时候,好像水里的鱼一样,嘴动才能维持心脏跳动,保持生命力。在人种上,由于犹太人的混入,纯种的法国人减少了。”[1]12

1934年3月9日,市原善积即将离开威尼斯返回亚洲,他在日记中写道:“意大利人的外貌与日本人相似的地方很多。意大利语听起来和朝鲜语很像。宾馆的服务员也都知道日本人能征惯战。意大利耕种了很多葡萄,葡萄酒的产量非常高。”[1]144-145

市原善积用相机拍摄了德国民众夹道欢迎墨索里尼的盛况,还有纳粹少年团效忠法西斯党领袖的仪式。整个工作日记看不出他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怀与思考。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法国政治混乱、经济持续衰退,强国地位日益受到新兴的苏联和昔日战败者德国的挑战。法国的国际形象与其辉煌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意大利的法西斯制度,是作为法国缺乏效率的议会制的对立物存在的,因此受到市原善积这类日本访问者的赞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犹太人导致纯种的法国人减少,意大利语和朝鲜语很像,这类荒谬的结论都是市原善积潜意识中对两国文化的态度决定的。

另外,市原善积处处宣传和美化伪满洲国。

1933年10月13日,市原善积到达旧金山,他就对当地的新闻媒体发表了颂扬伪满洲国的讲话:

“我是为在满洲建造世界第一的铁路这一目的而来。把从大连到新京(长春)的行程缩短到七小时,改良列车上的空气调整装置是我的具体目标。据说,联盟太平洋(Union Pacific)公司将在今年冬天制造出优良列车,当然,我想我们要做出比那更好的东西。从客车改良开始,提高速度是最大的目的。我已经注意到,满洲国铁路有一部分不能通行的事情由于处理缓慢,产生了漫天的负面宣传。

满洲国国力的扩张是有目共睹的,新京的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建设也必须加快速度。离开满洲国一个月,形势有很大变化。希望外界清楚,满洲国的马贼远远没有芝加哥暴力团多,所以也没有必要担心。”[1]33

市原善积俨然是伪满的宣传员。10月18日,市原善积乘坐美国的普尔曼豪华特快。有列车员和理发师询问:“日本人在俄罗斯和满洲快混不下去了吧。”市原“义正词严”的回答:“俄国要出卖北满铁路呢,那里的铁路破烂不堪,线路情况不好,车辆非常糟糕。”[1]41

1934年3月24日,市原善积在归途中遇到一位在孟买服役的英国陆军少佐。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他手持1913年出版的《日本事情》,计划从上海经北平去日本,然后经美国回到伦敦。我劝他去新兴的满洲国首都新京看看,他对自己的军人身份有所顾虑。我告诉他:满洲国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请一定去看看吧!”[1]151

三、亚细亚号的设计与通车

市原善积到达上海,随后返回满铁本部。在他的主持下,技术组加快了设计。在“南满工业学校”毕业的吉野信太郎负责设计流线型车头。吉野在满铁沙河口工厂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与市原善积等人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亚细亚号的设计。

亚细亚号机车为蓝色,客车是绿色,整个车体为流线型,中间有一道白杠。机车重200吨,完全使用蒸汽动力,备有自动投煤装置,动轮直径是2 000毫米。客车座位自动化,备有空气调整装置。车头的设计者吉野在1946年10月13日因病去世,否则,以他的资历,很有可能参与战后新干线的设计。

亚细亚号列车由牵引机车和六辆客车编挂而成。其中,邮政行李车一辆、三等车厢两辆、餐车一辆、二等客车一辆、瞭望一等客车一辆。同时期德国的“柏-汉飞人”由两辆客车编成,美国的“联盟太平洋”(Union Pacific)与“和风”(Zephyr)都是三辆编成。

历经半年,亚细亚号列车在满铁的沙河口工厂生产出来了。

1934年11月1日,长春至大连的亚细亚号正式通车。11月2日的《盛京时报》对此作了报导:

“(11月1日),从新京开的列车是10点出发,乘客有板垣征四郎少将,他率领即将赴日拜观大演习的满洲国武官一行33名,当日1点38分到达奉天,1点43分驶往大连。

从大连对开的列车是9点出发,乘客中有法国记者马丽女士,当日1点47分到达奉天,1点52分驶往大连。”[2]

亚细亚号在途中停四站:大石桥、鞍山、奉天和四平。盛大的开通仪式表明伪满当局对亚细亚号的重视。日本将亚细亚号作为向欧美展示“满洲国”的窗口,因此邀请了法国记者参加。这和芝加哥博览会上附设“满洲馆”是出于同样的动机。据市原善积回忆,在亚细亚号试运营期间,曾有美国记者团乘坐;正式开通以后,接待过英国产业联盟远东考察团。

1935年,日本完成了对苏联中东路路权的“收买”。此后,满铁将长春到哈尔滨之间的“宽轨”(间距1 524毫米)改为标准线(间距1 435毫米),1935年9月1日,亚细亚号的运行区间扩大到哈尔滨。通车后,从大连到哈尔滨的全程票价是一等车厢7.5日元,三等车厢2.5日元[1]198。满洲中央银行调查部发行的《经济金融概况》显示,1934年至1937年,大连的中国手工业者每天工资是0.4日元至2.0日元[3]。7.5日元约相当于他们一星期的工资。即使是伪满社会上层的中国人,也无缘乘坐这列豪华特快。

大连到长春全程是701.4公里。亚细亚号的最高即时速度超过110公里/小时。平均速度是82.5公里/小时,8.5小时即可走完全程。同样的距离,满铁的列车在1908年需行驶24小时10分,到1927年也要耗时12小时10分。1934年,日本国内最快的列车“飞燕”(つばめ)的速度是68.8公里/小时,“光号”(ひかり)只有49.1公里/小时[1]164-165。可见,日本对伪满洲国的硬件建设和技术开发是不遗余力的。美国的“联盟太平洋”与“和风”已经达到144公里/小时,但是编挂车厢的数量只是亚细亚号的一半。

技术殖民在中国东北也遭遇了“水土不服”,据市原善积回忆:亚细亚号列车开始运行以后,空气调整装置因中国东北夏季特有的柳絮而屡屡失灵,在运行区间扩展到哈尔滨以后,由于对中国东北的低温估计不足,客车防冻装置多次出现故障。不过,这些问题在满铁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最后都得到解决。

1941年,针对苏联的关东军特别演习开始了。从当年7月下旬开始,很多旅客列车停运,亚细亚号列车亦服从战时的需要。日本发行的列车时刻表中,涉及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部分已经删除。亚细亚号列车恢复运行是在当年12月,但从大连到哈尔滨需要13小时51分,比先前的12小时30分大幅延长。

日美开战以后,铁路必须为军需物资的运输服务。1943年2月末,亚细亚号列车停运。1944年9月,大石桥以南的信号设施全部撤掉。伪满垮台以后,亚细亚号列车的车体不知去向。

结 语

市原善积的欧美之行是日本与英美开战前最后一次向对方学习。他搜集了很多技术资料,完善了列车设计的构想。但是,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对这位满铁技师已经不再有吸引力。制度文化与历史文明不是市原善积考察的对象,而且,他对已经在欧洲泛滥的种族歧视观念颇为赞同,对德意法西斯国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友好。这些观念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满铁这一殖民机构的根本性质决定的。

火车技术的改进掩盖不了伪满洲国的民族歧视和经济剥削。在达官显贵体验快速列车的时候,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中国农民,正赶着传统畜力车,冒着严寒前往东北铁路沿线的主要城市,将他们用血汗培植出来的大豆贱价出卖。在亚细亚号列车停运不久,伪满洲国也垮台了。

[参考文献]

[1] 市原善積.満鉄特急あじあ号[Z].原書房,2010.

[2] 亚细亚号正式运营 上下两列先后过奉[N].盛京时报,1934-11-02.

[3] 石丽珍.伪满洲国史料11[Z].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

猜你喜欢
亚细亚满铁客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亚细亚世界的可能构造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大调和·亚细亚文化研究号》十月号封面
A super business girl 超级商业女孩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客车难改下滑颓势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客车市场进入寒冬?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