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学生资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14-03-20 14:53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计分卡贫困学生资助

赵 健

(福建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部,福州 350118)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学生资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赵 健

(福建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部,福州 350118)

为推动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科学化,提出了构建高校平衡计分卡学生资助体系的设计原理、主要特点、战略地图、关键指标、实施要项等,并进行了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高等学校;平衡计分卡;学生资助;评价体系

近年来高校贫困学生规模不断攀升,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日益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领域不断延伸,资助标准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对资助的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如何确保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如何坚持资助与教育并举,构建可持续成才机制;如何开展贫困学生的心理援助,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如何科学地进行贫困学生认定,确保教育过程的公平性,诸如此类的实际问题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基于此,笔者从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评价体系存在目标定位欠清晰、系统设计欠完整、指标设置欠科学、方法应用欠先进等问题为切入点,引入平衡计分卡思想和操作方法,试图构建相对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评价体系与标准,力求在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及帮扶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思想,不断提升资助工作水平,努力实现资助育人的工作目标。

一、引入模型的可行性

(一)平衡计分卡(简称“BSC”)的思想

BSC作为战略管理工具一问世,便风靡全球。它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从财务价值、客户对象、内部作业流程(stand operatian)或价值创造过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或企业的战略转变为可达致目标和测评指标,有效把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均衡,并通过这一因果链,来展示各维度间的逻辑关联,进而形成系统性的绩效评价体系。其核心原理框架见图1。

(二)可行性分析

1.理念可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需要平衡政府、社会、高校和贫困学生主体之间的利益,需要平衡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之间的利益,需要平衡短期绩效与长期目标、公平与效率、发展与稳定等之间利益。平衡计分卡正是基于“平衡”的理念,在写实与写意、全面与重点、效果与效率、形式与内容、原则性与灵活性以及自上与对下等方面做出很好的平衡,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与潜在价值创造,这与物质扶贫和感恩励志并重,经济援助与心理发展并举,困难帮扶与素质提升并行的资助育人理念异曲同工。

2.目标可行。平衡记分卡对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是将战略目标转化成可测度衡量的绩效评价指标,而后通过制度设计将组织目标与成员的行为联系起来,体现员工个人的价值贡献与企业价值、客户对象价值共享的关系,衡量岗位要求能力与员工素质的差距及如何实现匹配,实现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的平衡,价值贡献与价值共享的平衡,行为与结果的平衡,这与教学相长,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资助工作目标不谋而合。

3.方法可行。平衡记分卡根据战略主题相关性识别矩阵,通过鱼骨图、决策树等方法,遴选出支撑每个战略主题的可衡量性绩效指标,客观描述每项指标的标准和目标值,促进各层级、同一层级之间的沟通,进而有效达成战略目标。高校资助工作也类似通过流程分析将目标转化为贫困生认定、资助资源筹措与配置、资助的后续监督、宏观社会效应、微观的贫困生问题解决率和政策评价等驱动因子,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途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补充的方法提炼精细、准确、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力争达到社会、高校、从业者、学生多元共赢,二者殊途同归。

二、体系设计原则

(一)战略性

秉持“以生为本”理念,兼顾“刚性”与“柔性”。主流战略思想的设计思路是“顶层设计”,简言之,就是信息和决策的自上而下,这无疑是一种“刚性模式”,势必带来低层级被动执行和投入热情不足的缺陷。“刚柔并济”的战略设计是指在对国家资助工作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贫困学生实际,鼓励政府、社会、高校、学生等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利用参与者自身对资助信息的处理能力,形成“战略建议”,无数的经过判断和优化的资助“战略建议”正如云朵般地组合在一起,高支持率的“战略云”经过决策“顶层”专业知识和韬略眼光的甄别,经过“智慧”专家的论证,形成正式的资助工作战略。“云范式”的精髓,不仅让资助各利益相关者的“碎片化”战略建议,以“云朵”形式自由飘移、互动、组合,同时还可以将资源高效地引入“计算需求”。使得资助战略制定模式变得高效,使得目标达成和职业发展高度一致,使得资助服务开展吻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

(二)系统性

联系“创造价值”纽带,兼顾“完整性”与“关键性”。一是绘制战略地图,将资助工作评价内涵延伸为相关利益面、学生受众面、价值创造面、学习成长面和资源获取面五个相互联系、影响的维度。二是抓准驱动要素,设计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的关键绩效衡量指标,克服信息的庞杂性和不对称性。如:资助服务满意度、数据信息采纳数、标准化建设优良率、专职人员配备比、受助学生就业率等。三是把握轻重缓急,通过层次分析法(简称“AHP”)计算得出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布,减少传统评价过程主观随意的成分,结合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资助工作绩效进行评判,使评价结果更趋于客观,提高信度与效度。四是凸显精细规范,改变传统“隧道式”目标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过程管理制度和实施保障制度,反哺管理及资助工作各项流程的改进和优化。

(三)开发性

发掘“素质冰山”潜能,兼顾“诊断性”与“激励性”。体系设计要融合诊断、考核和开发为一体。通过评价考核全面了解组织运作和个人素质能力的现状,同时注重对考核结果的区分,如用绿色、红色和黄色分别表示在平衡计分卡中完成好的目标、差的目标以及距离指标偏差不大的结果。一方面,通过薪酬、奖励或晋升等措施形成工作的外在推动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得评价活动对资助工作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倾向发生的影响,形成更为深远持久的内在推动力,不断调动和激发资助从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通过绩效访谈,结合个人素质特征、职位说明书的职责、重要日常工作和重要协同工作,以潜能挖掘和胜任力提升作为培训内容,制定提升计划和途径,加强团队建设,实现职业发展。

三、战略地图绘制

构建高校平衡计分卡学生资助评价体系的前提是战略地图绘制。在对当前国家及各地域资助工作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及高校育人环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凝练出“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经济困难的原因而辍学”以及“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资助工作战略目标,描绘如何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利益相关者层面(即资助工作要如何提高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的满意程度)、学生层面(即为实现资助育人的战略目标,高校应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哪些帮扶,创造哪些价值)、工作流程层面(即通过价值链分析高校的资助工作必须在哪些环节上有出色的表现,实现价值增值)、学习成长层面(即为实现资助愿景,从业人员应如何不断地成长提升与变革)和资源层面(即应如何拓展整合资源和优化配置,推动资助战略有效实施)等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同维度。描绘如何通过价值链分析发掘提取各驱动维度运作目标实现的关键因子,清晰展示这一过程的逻辑关联导图。战略地图是战略管理的执行工具,是“创造价值”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平衡的先进思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资助工作战略地图就是用直观的描述语言和图示来解释资助工作战略,并转化为高校资助工作导向,推动目标实现,实现战略落地,如图2。

四、关键指标提取

关键指标是与战略目标高度一致且能够制约和影响其他变量的考评指标,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键指标的提取必须紧扣学生资助工作战略地图。笔者在对驱动因子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内容包括满意度评价、日常资助管理、资助育人、队伍建设、资源获取以及工作流程等六个方面的调查问卷,选取福建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较有代表性的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10所高校,针对学工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院系副书记、辅导员代表共计2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5%。同时,该课题团队还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背景情况、受助渠道及受助方式、学习生活及成长情况以及对资助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分别与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等三所高校的贫困生代表共计65人进行了详细座谈。结合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遴选出利益相关者、学生、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和资源等五个层面的评价要项、考评要素、关键指标、目标值和行动方案等。文章节选其中利益相关者层面关键评价指标提取结果为例,如表1。

五、实施要项

(一)思想与方法要融合

平衡计分卡的思想与实施评价技术,需要有效的制度来融合规范。操作中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理念,把握好指标评价技术方法应用和制度设计的互补与匹配。有效的制度设计可保障评价程序的科学性和操作秩序的规范性,而先进合理的技术方法则可保证评估行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思想、技术、制度三者,缺一不可。

然而,对于李秀花的这种心理,杨力生却并不清楚。在他看来,她暂时不应声不要紧,反正姑娘家早晚是得找婆家,任凭别人对她再好,想超过他的条件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自己虽比她大十几岁,但论人品自己不赖;论经济条件,在周围也是尖子户。有这两个优势,早晚她都会属于他。

(二)过程与结果要统一

受多因素影响,好的过程不一定就能得到好的结果,但要拥有好的结果,则必须依赖于好的过程。平衡计分卡学生资助工作评价体系应体现出过程管理的精细化,并不断地进行积极地调整,使得评价过程的塑造功能能对工作及个体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三)个体与集体要双赢

个体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且相互博弈的现实问题。通过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可以推动双方共同成长与进步;通过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规范支持,大力倡导组织学习,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共同优化。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注重团队的建设,都将为从业于资助工作的个体提供持续发展的参照基础和动力源泉。

(四)评价与效果要跟踪

跟踪评价结果,主要目的是使激励和培训功能外化,可参照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先进思想,建立知识共同体,推动资助工作进步和个体进步。同时,不能忽略对评价实施效果的跟踪,可通过组织和个体的纵向与横向比较,提高个人的自信水平和行为水平;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或访谈式开放性调查,收集工作改进建议和对策。

(五)指标与方法要优化

(六)重心与权重要匹配

考评要项、评价要素、绩效指标的权重设计要充分体现资助工作战略的思想,把握工作重心与主次。可以通过波士顿战略矩阵(BCG)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维度对各指标进行定位,再借助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指标权重设置,尽量把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主观因素客观化,并完成一致性检验。

(七)定性与定量要转化

平衡计分卡资助评价体系涉及五个层级,多个因素指标,且多指标边界比较模糊,定性成分高。因此,对高校资助工作绩效的评判可以采取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使得定性指标的评判得以量化,进而得到一个客观的结果分值,体现评价的科学性与可信度。

[1] 罗伯特·S·卡普兰.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02-105.

[2] 赵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学生工作评估体系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3,11(1):466-470.

[3] 赵健.学生干部素质自我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5):630-634.

[4] 李雨.应用于高校的平衡计分卡模型改进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3,29(4) :123-125.

[5] 穆胜.智慧群落上的战略云[J].商界评论,2013(3):71-74.

[6] 蓝善康.在不对等中实现平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冰山理论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8):167-169.

[责任编辑 李潜生]

TheConstructionofEvaluationSystemofCollegeStudentsFinancialAssistanceBasedontheBalancedScoreCard

ZHAO Jian

(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inancial aiding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balanced score card (BSC) is analyzed from aspects of designing principles, main features, the strategic map, key indexes, important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etc.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system are then discuss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lanced score card (BSC);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students; evaluation system

2014-07-16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FJZTZZ12-07)。

赵 健(1975-),男,博士研究生,双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G647

:A

:1008-6021(2014)04-0058-05

猜你喜欢
计分卡贫困学生资助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