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

2014-03-20 15:54王银花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语文教学

王银花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困生;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29—01

目前,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学困生群体,学困生有一个典型的特点,他们并非所有的课程都学不好,而是对某门课程学习困难。这个特点说明,学困生并非真正的学习困难,通过适当引导与转化,就可以成为优等生。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校方面。新课改实施以来,素质教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然没有引起个别学校的足够重视,在现行高考“指挥棒”的体制下,一些学校仍然将分数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使得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方面。(1)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课堂上讲得多练得少,学生只会配合,不会主动思考,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矫正,慢慢变成学困生。(2)不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一样,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而加快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产生学困生。(3)作业就是任务,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他们认为完成作业就是万事大吉,致使作业不能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教师也缺乏有针对性的辅导。

3.学生方面。(1)受智力因素影响。一些学生的记忆力不好,逻辑思维能力差,理解过于片面,无法形成正确的语文图像;一些学生想象单调,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形象;一些学生知识应用效果差。(2)受非智力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并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很差;一些学生自控力不强,在课堂上容易受外界影响,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没有学习方法,只懂得课堂上听课,课后完成家庭作业,预习、复习、归纳和总结等学习方法根本就不知道,也不去注意,影响语文知识的掌握。

二、转化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要条件。兴趣、动机、好奇心及情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好坏,与教师选择哪种教学手段有着重要的联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具体来讲,教师要把自己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与学生沟通不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而是朋友和知音的关系。拉近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一起玩游戏,一起讨论问题,延长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多进行情感交流等。俗话说“爱屋及乌”,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如果转移到课堂上,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自信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化,经常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产生良好的学习效应。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本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的,而是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可以一改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到自然或社会上寻求启示。这样,学生既能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又能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可以看出,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由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教育水平;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创新为基点,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索模式;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争取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所提高,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增强,形成良性循环。这些都能达到改进教学方法的目的。一些学困生虽然有学习的兴趣,也肯下功夫苦学,但就是学不好,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不急于让他们接受新知识,多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与技能,等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学习知识就会轻松很多。大多学困生对教师有畏惧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对此,教师要多走近学困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及时辅导、纠正,使他们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有支撑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只有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才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成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教育。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语文教学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