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思考

2014-03-20 18:59张明英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力思维

张明英

〔关键词〕 想象力;创造力;思维;

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45—01

一、围绕教材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教学活动,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

1.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形象思维在创造思维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爱因斯坦从狭义、广义方面提出相对论时说:“思维的样式不是语言,而是图像。”黑格尔说“人是靠头脑,也就是靠思想站着,并按照思想创造现实世界”。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创造思维为前提的,而形象思维正是构成创造思维的基因,在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常常以续写故事、想象口述、闭目浮现画面、联想扩展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教学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抓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让学生闭目绘画,然后将自己脑中浮现的“图画”口头描述,反复几次,有学生会将两句诗扩展成四五百字的“美文”,而脑海中绘就的“画面”将留下永远的印记。

2.重视直觉思维的训练。直觉思维是没有经过严格的推理和验证,而蓦然地顿悟到问题的精要之处,头脑中忽然呈现某种关键性的新表象,它是灵感的初级阶段。灵感是发明创造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语文教学活动时我注重应用灵感的激发、启发诱导,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展开合理想象力求做到漂亮的应激性回答。如此,提高学生对直觉的敏感性、准确性,以达到训练直觉思维能力的目的。

3.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即由一点或某一方面向与之相关的各点或各个方面渗透扩散的思维方式。由于学生天赋的差异,思维方法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加强求异思维训练,等于给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关键。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补充情节的训练或改变主题的训练,容许学生“标新立异”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合理性、深刻性。如怎样给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补写结尾,大部分同学都写于勒或穷或富回来所发生的故事,但有同学却写于勒因暴富导致喜极失忆被送回来,菲利普夫妇无法得到钱财的可笑情节,虽然游离原小说主题之外,但又合乎发散思维的新创作,我同样予以肯定,并鼓励更多同学“奇想”、“虚构”。

二、围绕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训练,挖潜培养学生创造力

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每次语文活动,我都要求每位学生动脑动手。在“对对联”活动中,先让学生搜集本地有关描写万亩梨园和农家乐茶园门厅的对联,再与书中所出题目对比,结果很多学生对出了绝妙的上下联。现在有些学生已经在每年的梨花节时,给农家乐茶园编写很有特色的对联,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2.在活动中提倡学生多思和创新精神。要想有训练,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善于思考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在一次阅读文学家、科学家趣闻轶事的活动中,我收集资料,补充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轶事”,并指出这些文学家、科学家的创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点燃了同学们对文学家、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激发了其创作的激情和欲望。对今天的学生而言,不一定要求他们像成年人一样去进行创造活动,但注重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创新精神,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3.在活动中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有位美国科学家,少年时听老师讲课,发现老师一时讲不清,便直接上讲台让老师站一边他自己讲。老师先是惊愕,后给予了肯定表扬。这位少年就是美国原子弹试验负责人、核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正是这次的表扬鼓励,使其保持了犀利、敢想、敢做的个性心理品质,最终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在我们今天的教学界,如果再有这样的学生出现,而会有那样的老师吗?纵观科学家之路,必然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是创造力的动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语文活动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意志、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支持鼓励一切带有创造因素的意愿、尝试、探讨等,积极正确引导,从不泼凉水,伤热情,扼杀创造的兴趣和欲望。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想象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思维跳跳糖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思维跳跳糖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