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外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

2014-03-20 18:59柴海燕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读法读物课外阅读

柴海燕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课外阅读;资

料;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46—01

阅读是一个人基本的学习能力,也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呢?又通过怎样的实践,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归于注重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过程。

一、 开发高质量的阅读课程

我认为,只有开发高质量的阅读课程,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的阅读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学校应有计划地按照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体系,根据“主体性教育、经典型熏陶、系列性构建、阶梯型发展”的原则,开发与现行教材相匹配的校本阅读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一般来说,每班每周均可安排不少于两学时的课外阅读课,由老师带领学生到阅览室自主阅读,或者提前到图书室借几十本书供学生在教室里阅读,或者组织学生集体观看“百家讲坛”或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和电视片等。

二、 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学生应在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共不少于150万字。这一目标列出了建议学生诵读和课外阅读的篇目及字数的要求,每个班级可以要求每个学生一年订阅一报一刊或者买一部名著,让图书、报刊在班内有序地传阅,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应按学生人数配备多样化的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籍、报刊,包括多媒体音像资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且有个性的发展。

三、 落实可操作的阅读计划

学校可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把阅读与课内学习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目录,确定扩充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对比性阅读和探索性阅读的书籍及进度。在明确课外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阅读计划。为将阅读计划落到实处,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筹零碎时间强化阅读的良好习惯。一个学生如果每天能读书15分钟,以一般读者每分钟读300字计算,一天可读4500字,一年就可以读20本左右书籍了。

为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检查阅读课程的实施情况。这样做,一是每周抽查学生的读书报告、读书心得、评价或者是摘抄等;二是定期举行有效的问卷调查,比如,开列10位著名作者,10个文学形象,让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合作探究人物形象特征或发表自己的评论,各抒己见,及时上交问卷,教师做点评;三是指导教师应随机抽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四、 提供可供选择的阅读内容

每学期由教师提供参考书目,并让全班学生自荐科学、人文方面的图书报刊,然后指导学生从中选择对自己成长最有价值,或者能解决学习问题的书刊阅读。课外读物可以是传世经典、中外名著、流行佳作和一些时代新著,可以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物传记、历史读物、科普知识和生活读物,还可以是与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相关的政治军事、天文地理、科技经济等方面的读物。总之,阅读资料的种类要丰富,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五、 指导恰当的阅读方法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外阅读者中如果是搜集、处理信息,了解情况的信息式阅读,教师可指导学生用速读法;如果需要对读物逐字逐句做全面深入的理解,则可指导学生用精读法;如果只需从总体上粗略地掌握书中的大概内容,则可指导学生用浏览法。另外,还有跳读法、扫读法、猜读法等等。总之,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的要求,灵活地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养成边读书边积累、边阅读边思考、边想象边批注等基于思考的阅读习惯,以达到自主、高效阅读的目的。

六、 强化激励性的阅读评价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评价,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大胆地研读原著、发表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语文阅读活动中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最好途径。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正确地指导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法读物课外阅读
“0”的读法和要领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教学设计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低钠盐中的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