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谈

2014-03-20 19:01崇正刚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物理学课外教师应

崇正刚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培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53—01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觉得物理概念多,定律、定理难以理解,面对题目,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对学习物理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手段及时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呢?本人愿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一总结,并与诸位同仁分享。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对实践经验和物体运动规律的正确总结。应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自然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离不开物理学,以树立学生学习物理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学好物理学,不仅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科学世界打下基础。

二、利用“好奇”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生对生活中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典型的物理现象,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使学生去探索。如上第一节物理课时,就应以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为出发点,讲述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但在他们心中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例子,如为什么下雨时总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振动的铃铛在抽成真空的容器里不能传出声音?将松动的斧柄在硬地上或石头上撞击几下斧头能紧套在斧柄上?硬纸板被迅速弹开,鸡蛋会掉入水杯中?这些现象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对物理现象产生极强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激起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求知欲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实验过程中,抓住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兴趣广泛、自我表现欲强等心理特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外,多开展活动,比如参观、访问、听讲座、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让学生不仅从课内学习物理知识,而且在课外也能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丰富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四、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

教师应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多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部分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有很大的学习热情,但因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开始怀疑自己学习物理的能力,慢慢地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把一些比较简单的、直观的问题留给这部分学生,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和表扬。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甚至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牵动着学生的神经,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

五、有效利用多媒体

教师应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认真备课,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对于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制作课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立体的物理模型。利用多媒体手段的生动性、新颖性、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庞杂的内容也可以通过QQ空间、博客、论坛等形式设置讨论专题,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去讨论,谈心得体会,发表个人见解。

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物理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拓展学生思路,从而达到既让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又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

编辑:张 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学课外教师应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美食物理学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物理学的困顿:下一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