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设置的基本策略

2014-03-20 19:02钱小平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原地运球负荷

钱小平

〔关键词〕 体育教学;运动负荷;基

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57—01

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时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地设置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设置运动负荷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厘清运动负荷,合理安排

在体育教学中,一组练习的运动负荷一般由练习强度、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三者组成。如,二年级的学生30秒内做30次原地高抬腿,共三组,组间休息20秒。这样一组练习已经包括了练习强度、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运动负荷与三者关系为 f(x)=X+Y+Z,运动负荷是f(x),练习强度、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三者是变量,运动负荷会随着三个变量的变化而改变。如果该练习因为时间或者天气的原因需要提前结束,但还要达到预设的运动负荷,应如何改变呢?笔者认为,应加大练习强度,减少练习时间,可让学生 30秒内做40次原地高抬腿,共两组,组间休息20秒。

二、教学过程细化,循序渐进

不同教学单元内容对学生运动负荷的设置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学单元需要安排不同的运动负荷。如,水平二篮球运球教学单元,共有6个课时。前2个课时为原地运球教学,是新授课,由于此时学生对原地运球还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原地运球的练习强度就应定在小、中等偏下的水平,而在后4个课时是学习直线运球,此时学生对运球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教师只要合理地安排好练习密度和练习时间,将练习强度定在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水平,学生自然能达到一个较大的运动负荷。此外,教师还要合理安排“课课练”的运动负荷。“课课练”的内容要与本课的主要内容相辅相成。主要内容如果安排的是大负荷,那么“课课练”就应是小、中等负荷,反之亦然。

三、关注个体差异,以人为本

了解学生的体质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合理设置运动负荷的前提。如,小学水平一与水平二阶段,男、女生在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没有必要男女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将其分为四组:第一组为体质较好且运动能力强的男、女学生。对于该组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较大负荷的练习;第二组为体质较好但是运动能力有限的学生。对于该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从而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第三组为运动能力较差又不爱运动的学生。教师对于该组的学生应多鼓励,循循善诱,先让他们进行小负荷的练习,在其稍微提起兴趣后再因势利导,让他们逐渐地加大运动量;第四组则是近期身体有恙的学生。对于此组学生,能慢跑就不能让其慢走,能慢走就不能让其坐着休息。而对于水平三阶段的学生,由于部分学生已经步入青春期,男、女生之间已经出现明显的区别,教师首先应进行男女分组,然后再对男生组和女生组进行分组。由于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教师应鼓励他们对自身运动能力进行评价。

四、运动负荷具体,自我监测

教师除了在“宏观”上为学生运动负荷分层次之外,还应该注意在“微观”上为学生设置具体的数字化目标。如,某五年级男生在一次50米×8往返跑测试中的成绩是1分42秒,而优秀成绩为1分36秒,目标是通过三周的练习达到优秀标准。教师可以将提高的标准设置为3个具体的数字档次,即第一周达到1分40秒内,第二周达到1分38秒内,第三周达到1分36秒内。这样远比教师提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力争达到优秀”这类模糊的负荷目标要好很多,也更能调动学生练习耐久跑的积极性。

五、基于教学实际,动态调整

教师在备课时设置的运动负荷其实还是基于“想象”,在具体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意外情况,如,天气、场地变化,学生身体状况不佳等,这都需要教师及时地作出正确判断,对学生当前的运动负荷进行动态调整。此外,对于同一年级段也要考虑到各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不同的教学单元内容也需要根据教学实际调整运动负荷。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地运球负荷
基于万向轮的AGV原地转向阻力研究
完形填空一则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我最喜欢的课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Savitzky-Golay在含冲击负荷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原地转的“四拍”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