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效课堂的六个本质属性

2014-03-20 19:04张爱国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目标

张爱国

〔关键词〕 高效课堂;目标;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64—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高效课堂已是每一个教师孜孜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众多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虽然名称不一,但其本质上有共同的地方。本文对其本质属性做一简要阐述。

一、明确的目标

目标是努力的依据。做任何事情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按目标的指引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不走弯路,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清楚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也明确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和教师都会努力地向着目标的达成前进,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目标的达成而展开,而伴随着目标的实现,师生会有成就感,会有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这样的课堂肯定是高效的。反之,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就可能有盲目性,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彻底让学生当主人。把课本知识当成游乐园,教师带着学生在知识的园地游玩,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高效课堂来源于对传统课堂弊病的批判与矫正。传统课堂可以教育学生,但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势必弱化学生的“学”,所以传统课堂大多数学生只是“被教会”而非主动学会。传统的课堂中,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发展的主题,学生是比较被动的。真正的高效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主导”,应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本质之一。

三、合作与探究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自主学习而获得的知识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协商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探究学习使学生直接参与质疑问难,探索释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过程便是研究过程、创新过程,也是收获过程。

四、平等与民主

学生能否动起来,民主氛围是前提,课堂上只有民主才会有自主,有了自主学生才有可能当家作主;与民主相对应的是开放,有了开放才会解放,有了解放才会有潜力的释放。各种模式中都涉及到合作、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环节,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互相都能做到很好的倾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些都是课堂具有民主氛围的具体表现。这样的课堂打破了教师一统课堂,主宰课堂的局面,师生关系变得平等、和谐。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展开自由的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课堂也才能高效,学生也才能形成学习能力。

五、尊重个体差异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师仅仅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仅仅关注的是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名利”的少数精英学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的成果不能仅仅反映在少数学生的发展变化上,而是要体现全员参与和全体的进步上,但这种全体的进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率,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全体发展。

六、科学的评价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是对高效课堂真义的诗意概括。所谓“超市”即体现出知识的丰富和可选择性。也就是从分层出发,基于学情实施分类,即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作业。“超市”凸显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个性的尊重,“狂欢”即“身动”“心动”“神动”,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当成最主要的评价依据,让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

编辑:蔡扬宗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目标
我的新目标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