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2014-03-20 21:39张晓宾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张晓宾

〔关键词〕 化学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69—01

如何在课堂内既让学生掌握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基本化学知识,又让学生了解这些化学知识的运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与理解这些化学知识的科学方法,不是轻易能实现的教学目标。要完成好这些教学目标,必须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与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教师对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讨论、知识的分析和归纳、课前学生预习、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等都应考虑周全,准确把握,才可能构建化学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把握化学知识脉络,构建高效课堂

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每节课学习的化学基本知识,是每节化学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完成好这一任务,教师就要设计一个能够引人入胜的方法来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尽可能利用投影和录像给学生展示相关的数据和资料,来辅助讨论与分析问题。投影和录像应该有助于对化学问题的分析,要精心选择,尽量做到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能够起到化繁为简、辅助启发的作用。要在分析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应用化学实验来论证化学问题,使学生得到相关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分析新的化学知识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再通过对学生疑问的解释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化学知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设计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的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总之,严密的推理、透彻的分析、生动的讲解、精彩的实验、丰富的影像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细致准备方可取得好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还要使学生逐渐学会分析化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详细考虑问题的引入和提出,在学生已有化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学会分析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新知识的讨论是很重要的。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来分析具体问题。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从推理中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能轻易给出答案与结论,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课前预习,为高效化学课堂奠定基础

学生有了预习的前提基础,就能为建立化学高效课堂提供支持与保障。课前预习过程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了一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去再听老师分析与解读化学知识,能使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记忆也更为牢固。学生课前预习与准备的过程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对与学习化学新知识有关的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教师也应结合具体化学知识内容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去走访与调查,以提高学生将化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相联系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情感体验。

四、布置精选习题与思考题,巩固化学课堂效果

在一节化学课学习完以后,教师应给学生布置题量合适的化学习题来让学生练习、巩固与深化已学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这一环节是对高效化学课堂的延伸与继续,学生只有通过习题的练习,才能进一步加深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效化学课堂的建立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作业练习都是高效化学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其重要作用。教师除在课后布置习题外,还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论证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已有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科学探求精神。思考题数目不应太多,难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挑选与设计,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构建化学教学高效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构建化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师精心周密的备课设计是关键,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是基础,缺一不可。

编辑:张 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