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四重视”

2014-03-20 02:25田正勇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重视数学教学

田正勇

〔关键词〕 数学教学;重视;教学情

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82—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记忆、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请学生仔细听教师的要求,然后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教师问:“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许多学生都很困惑,不知道怎么来表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此时,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后续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重视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儿童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适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就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定义”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转变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分、一角、一元的三种硬币,并分别量出他们的直径。上课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硬币,并把圆形硬币放在刻度尺上各滚动一周,观察并记录周长是多少。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像传统教学中一样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让学生在一次次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重视自主探索活动的引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而发现知识。

四、重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放在生活中让学生感知,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我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田间实地测量土地的面积。学生很快发现现实中的土地不是规则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必须通过“化整为零”,转化成我们所掌握的平面图形,才能计算出所测量土地的面积。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视数学教学
怎样上好初中数学课
谈谈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分析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