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身边物品做好初中物理实验

2014-03-20 02:29洪长涛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

洪长涛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身边物品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93—01

巧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更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物理教师如何利用身边物品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并辅导学生制作低成本实验呢?下面我就多年来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些做法,总结一下并与大家共勉。

一、饮料瓶

饮料瓶是物理实验中应用较广的物品,初中物理中用饮料瓶能做的实验也是最多的。

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空的饮料瓶,用手捏、拍、敲击、灌水、对着瓶口用嘴吹等,都可以发声。

2.声音具有能量。把一个饮料瓶从中间剪开,取其上部,然后在瓶口大的一边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固定,把小口对着点燃的蜡烛,弹一下橡皮膜,蜡烛会被吹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3.光的直射、反射、折射现象。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或是卫生香)放入比较大的饮料瓶中。用激光笔从瓶底照向瓶口,就能清晰地显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若在瓶中装入半瓶清水,然后滴入几滴牛奶,同时把点燃的香伸入饮料瓶中,当瓶中充满烟雾时,从侧面向较浑浊的液面照射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光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4.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向饮料瓶倒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几下,迅速倒掉热水,迅速盖上瓶盖,放在桌面上,饮料瓶变瘪了,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5.压力的作用效果。将装有一半水的饮料瓶竖放在软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再装满水,竖放在这块软海绵上,比较两种情况中海绵的凹陷程度,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把一装满水的饮料瓶分别正放、倒放在海绵上观察并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领会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

6.探究浮力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将大点的可乐瓶去底后,找一个能塞紧可乐瓶口的橡皮塞并打孔,把玻璃管紧插其中,就做成了一个溢水杯,再把一个矿泉水瓶截去上半部分,结合弹簧测力计和小石块就组成了一个探究浮力大小的装置,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在饮料瓶中先装满水,然后把一只营养口服液的棕色小玻璃瓶盖上打个孔,里面放入适当的金属粒,瓶口朝下放入装满水的饮料瓶中,盖好瓶盖,这样就做好了一个物体浮沉条件演示器。拿在手里用力一捏饮料瓶中的小玻璃瓶就下沉,松开后它又上升。此装置不仅能在引入新课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很好的作用,而且能进一步向学生说明物体浮沉的条件和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二、注射器

1.粗测大气压。将5毫升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端,将出口密封,在活塞上挂1.25升 的空瓶,向瓶中缓慢注水直到活塞开始下滑,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此时瓶和水的总重,再利用注射器的刻度算出活塞的面积,可知大气压的大小。

2.压缩气体。注射器吸取少量乙醚,用橡胶塞将针口封闭,拉出活塞等一段时间后,用力推动活塞可看到针管壁上有液珠出现并流动。

三、橡皮筋

1.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用力拉橡皮筋时,它的形状就发生改变,相同条件下,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就越大,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研究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在橡皮筋下拴一小球,并将橡皮筋上端固定,用力向下拉小球,然后放手,可以看到小球来回上下运动,说明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的转化。

四、白炽灯泡

1.演示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导体。将玻璃外罩去掉,将灯丝去掉,在两根铜丝上接上电源和灯泡,用酒精灯加热中间的玻璃部分,可以用来证明玻璃在红炽状态时是导体。

2.演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放大作用。在抽去灯芯的玻璃灯泡中装入水,然后让太阳光照在灯泡上,就可看到它对光的会聚作用;若在灯泡的一侧放上字,从另一侧也可看到被放大的字。

总之,物理来源于生活,能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能培养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的能力,巧用身边物品做好物理实验会让我们的物理课堂越来越有趣。

编辑:张 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关于“比较法”教学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实验流体力学》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