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谈

2014-03-20 02:30王娟红
甘肃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王娟红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4—0094—01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还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近几年数学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应的研究,产生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现就教学“搭一搭”这节课谈点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一、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它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并伴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而逐步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从实践中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教学 “搭一搭”,在“提问题搭积木”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教师故意没完成搭建任务,并让学生帮助自己完成任务。这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被激发起来了,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2 .注重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因为操作和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操作前,必须动脑想一想,之后才能动手做一做。操作是手和脑并用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适宜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例如,在教学“搭一搭”中,在“提问题搭积木”的第二个环节,先让学生向教师提问,之后学生互相提问。搭积木时,学生的认知由不全面到全面,不成熟到成熟,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格外重视。

二、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探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1.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看动画、猜谜语、听音乐、玩游戏等进行引入。如,在教学“搭一搭”一课时,笔者以观赏一组漂亮、宏伟的建筑为切入点,引出宽敞明亮的教室是由建筑工人在设计师的指导下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现在我们也当一当建筑师,玩一玩,搭一搭。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教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和改革的意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更新观念,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创新教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故意设计陷阱,让学生出错,之后将错就错,在毫无痕迹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将错误改正。除此之外,还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再让学生共同探究。本节课虽然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开放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能够愉快地进行探索研究,积极地思考,从而发现问题,产生联想、想象,进而增强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地设计想象空间,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总之,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新的时代特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才能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