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视阈下的高校古代文学教学

2014-03-20 02:01王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整理调控

教育控制论指的是将整个教学过程置于控制论的作用下,改变其运动状态来实施教学过程,其关键是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取得理想效果。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引入控制论理念,可以更好的规范教学过程,解决教与学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其具体步骤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整理与优化知识系统

在课堂教学中,控制论对古代文学教学过程的合理调控首先体现在整理与优化知识系统。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于学生已具备的思维习惯和知识储备,相应地整理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系列知识。

这些知识的整理应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整理信息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如学生在古代文学学习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思维特征和水平差异。这样整理信息的预期才会和实际需要相吻合,适合学生的学习,从而产生对位效应。其二,整理信息的量要大。只有辐射面广,才可能形成有效的知识系统。特别是古代文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对除文学之外的,如经学、史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信息广泛收集,这样才使得信息整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和丰厚的积淀。

整理完知识信息之后,如何在紧扣教学大纲和现有教材的情况下,把整理的知识信息转化为可输出信息呢?关键是做到对知识系统的优化组合。这一优化过程主要落实在是备课环节。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以一部教材为主,参考其他教材的学术观点。如《诗经》中很多作品的题旨都是众说纷纭,这就要以一派为主,参以别家观点。(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和水平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力,将自身的能力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将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将占有的古代文学知识信息优化转变为可供上课使用的有效知识信息。这样经过加工处理、优化组合的知识信息即信息的编码,才能够成为已编码的古代文学知识信息。这些将被教师输出的信息,即是优化信息。这一过程往往表现为制定教学计划、规划课时安排以及落实具体的教学方案。

由此可见,教师整理与优化知识系统的水平决定教学效果的理想程度。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转换知识信息的技巧,是决定知识信息整合有效与否的两大基石。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在这两个方面下苦功夫,方能确保传输的教学信息是优化信息。

二、讲授与传播知识系统

为了提高知识信息的传播效果,教师在传输知识信息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实现知识信息的高质量高效率传播。至于作为信息接受主体的学生,他们主要通过视听等感觉器官来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信息的传输,主要依靠基础媒体、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三类。基础媒体是指教师的声音、动作、语言和表情。教师准确无误地使用语言媒体,才能确保系统输出的效果。就文学审美的教学环节而言,则要求教师对审美认知和感受能力的准确传达,在文学基本知识点的介绍和作家作品的评价方面也力求准确。传统媒体是指教师平常使用的黑板、挂图、幻灯和模型等。如讲授曹植《洛神赋》一文时,为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美丽的洛神宓妃形象,直接挂出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无疑洛神那飘逸的服饰、温婉的形象让同学们为之惊叹,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现代媒体指的是电脑、音像文件、语言实验室等。目前这些媒体使用的频率大为提高,也存在着过度依赖现代媒体的缺陷。为了提高古代文学教学的实效和质量,结合古代文学课程的历史性和累积性,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可采用现代教学媒体为主,传统媒体为辅的形式,从而达到对媒体使用的最优化。如在讲授古代戏曲作品《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时,可结合京剧录像,同学们观看莺莺小姐和红娘的表演、对唱,才能真正理解这位大家闺秀面对爱情和礼法的矛盾难处,品味莺莺小姐“作假”行为的现实考量。

确实在现代教学媒体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图像信息输出的时间比重、内容多少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把握好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灵活度,不断地用变化的信息来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反馈与调控知识系统

为了达到对知识系统的最佳调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来灵活调控整个课堂教学系统。教师运用控制论进行合理调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古代文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调控的内容有适当的表达手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依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控。

(一)意见反馈调控。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过程,教师都必须运用意见反馈进行调控,可以说只有通过反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正式的书面反馈,课后电邮反馈,或者个别交流反馈等。控制论中,反馈是控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对于学生的预期控制作用,引起被控制者学生的反应,这一输出信息返回到控制者教师。由教师将之与控制目标即教学目标相比较,调节下一次的控制输出,以此往复,达到目的为止。因此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课堂互动调控。在具体教学领域里,教学双方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促使知识信息双向流动,构成反馈环节。通过师生互动活动,学生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获得学生的信息反馈之后,并向靠近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调控,即课堂师生互动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获得反馈信息的同时,还要能够对大量的反馈信息进行适当地加工整理,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点评激活调控。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主要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工作的落实主要依靠启发式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辩证分析、决定取舍,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讲练结合、讨论问题和提问回答来实现反馈。在课堂提问中,经常会回答出超出预期的答案。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信息多种多样,有时能够超出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时又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这时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同时又要及时向学生反馈正确的信息。对于学生的回答,除了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外,还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给出点评意见。在以学生发言为主的主题报告中,学生常常会对同一问题感兴趣,如《诗经》读书报告会上,学生多对《诗经》中闺怨题材的作品有兴趣,并各抒己见。教师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发言,要适当加以点评。这些点评以鼓励和激发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对于有深入思考的少数学生,可鼓励其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

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能力,才可能做到古为今用。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在历史形态上与当代属于两个历史阶段,但文化精神却一脉相连没有严格的分界线。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思想,比如儒家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思想,道家“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天地》)的精神境界,《周易》中对立统一、循序渐进、物极必反等思想都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需要具有创新思维,才能将自己具备的古代文学素养化为对当今社会有用的财富。学生必须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及时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学习视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今天的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古代文学素养的人才,是能够活学活用,将当下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结合起来,把古代文学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人才。

古代文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完善学生自我素质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思维能够健全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使其内心的体验得以丰富,同时可以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于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探索精神,在课堂上多介绍新鲜的学术观点,营造崇尚真知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环境和土壤。

概而言之,通过控制论指导教学,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控制论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推动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受安徽大学“211工程”教研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合通讯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2]李诚忠.教育控制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高国兴,张碧波.由分到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走向[N].北京:光明日报,2006-06-20.

[4]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37-139.

(王莉 安徽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 2306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整理调控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