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语文教学重点与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握

2014-03-20 05:55冉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科目大学

一、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语文科目的“边缘化”

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面临的是由普遍学习到专业学习、研究的过程,知识深度的加大,以及学习方向的定向都对语文科目这一“大众化”科目形成一定的冲击。而各大高校本着深度教学的原则,无意间忽略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在课程开设方面,大量的专业课程占据了主要的教学时间,语文科目教学的安排受到严重挤压,学生更多地是利用课余时间来补修语文,其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合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等少数专业除外)。值得一提的是,多数学生甚至是教育工作者都并未对语文形成一定的重视,其评判语文科目价值的标准仅仅是“是否有助于未来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标准下语文素养与一些专业的知识技能积累相比,愈加显得无关紧要。大学阶段语文科目的边缘化,可以说是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变化促成的。

(二)教育模式的滞后性

一般除了专门做文学方面研究的人,其他人将语文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并不多,“能看、能懂”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对自己的普遍要求,而培养学生的这种基本能力便成为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在如此低的任务的驱动下,导致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长期滞后。首先,大学语文教学依旧沿用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时间有所增加之外,教与学的目的均是为了合格;其次,教学的内容上难以做到创新,以古语教学为例:文言文教学更多地是为了向学生展现一些古代经典,或者说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古文阅读技能,与高中阶段相比,无甚新意。

二、大学语文教学重点释疑与学生学习状态的定位

(一)大学语文教学重点

语文教学不管是在任何阶段都应当是最为重要的科目教学之一,其教学的目的和重点如下:①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语文技能的培养,如,对专门的文章进行分解理解的能力、文字创作能力(写作能力)、基本的语言辨识和认知能力等;②学生内在素养的熏陶以及人格塑造,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熏陶、道德素养的提升等;③调节功能,语文教学可以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调节环节,缓解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压力。

(二)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定位

理想的学习状态应当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主动性,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能够不以考核为目的地进行语文学习,包括语文技能的练习;②学习兴趣,学生并非是因为除兴趣引导之外的其他原因进行主动学习的,应当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③明晰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内容中的知识含量,并获得实际的学习效果,比如:通过阅读文章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观点,并经过提炼,使自身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提高。

三、优化大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提高语文教学意识

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大学语文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外,面向文、理、工、商、农、医、法等各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由此可见,大学语文受国家教育部门重视。无论是从贯彻教育政策还是对学生负责的角度,都应当被各高校重视。要付诸于实际行动,就应当在教学制度、教师资源、教学设备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为语文教学创造条件。

(二)合理匹配教学时间

鉴于大学阶段课程科目较多,在课程安排上会有一些困难,因此大学语文教学时间的安排仅需依照以下标准:①足量,即保证在合理的授课进度下,能够按时保质的完结新课程;②比例适中,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语文教学时间不宜过少,应给予其发挥调节功能的时间;③独立,语文教学时间不能被其他科目教学占据,课程安排一旦生成,不宜进行随意变动。

(三)创建语文科目优势教学环境

环境能够加深教学效果,因此创设语文科目优势教学环境,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富含趣味的手法进行讲解,例如在《聊斋志异·小翠》一课中,可采用评书的形式讲读课文,辅以生动、幽默的描述诠释课文中的难解字句,使课堂更为轻松愉悦,既能向学生展现文言小说的魅力,又符合大学青年的喜好,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校方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拥有创设教学情境和安排校内活动的权利,因此可以适当投入人力物力,举办一些有助于语文教学或者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活动,除了鼓励发展文学社、语文兴趣小组等多样化的校园社团,还可以承头举办一些比赛,例如:以还原文学著作为原则的表演大赛、文艺晚会中的特色文学朗诵节目等。

四、总结

大学语文并不是单纯的高中语文的延续,它应当是肩负了培养大学生内在素养的基础性课程,纵然是在专业课程较多的大学阶段,也不应当被边缘化。同时,教学师生共同配合下的双边行为,学生学习状态不佳与高校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如何掌握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状态,并且提出科学的建议或办法,以此确保大学语文这一科目能够持续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将会是未来高校教育工作长期研究并不断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2]高素霞.大学语文教学日渐“边缘化”的深层原因及其教改对策分析[J].语文建设.,2013,(03).

[3]王静丰.高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发展思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2).

(冉毅 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44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科目大学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