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之探讨

2014-03-20 08:13王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听说读写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所在。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努力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探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还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民主的思维场所,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一、在听的能力训练中开发创造思维能力

听别人的话语不仅要能够把握说话人所表达的正确观点,学习好的表达技巧,同时也要能够对错误的观点、失之恰当的内容持批评态度;对条理紊乱不合语法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加以鉴别,并在察非质疑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所以在听的教学训练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求真、推导辨析、“是”中寻非、扩充联想等途径去寻求新认识,才可使思维的创造性得到培养和发展。

联想是形成听的活动创造思维能力的核心,也是形成听知创造思维的主要手段。听者将听到的内容,如果能凭借联想这一手段,进行由此及彼的比较、回忆和生发,从而引出新的思想、形象和意境等,使思维上升到创造性的高度。例如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孔乙己》,听老师有关孔乙己屡试不中、落得个穷困潦倒的可悲下场的讲述,了解到科举制度的罪恶。若稍经点拨,学生就可联想到《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年迈中举而惊喜若狂所演出的既可笑又可悲的闹剧,便会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之深的情况。这样由孔乙己的不第想到范进的高中,从两相对比中将思考引向了深化,使思维具有创造性的因素。

二、在说的能力训练中开发创造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害羞、怕错等心理障碍,对开口说话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说话的训练时,就要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方面要从教学训练出发,设置一种训练学生说话胆量的特定环境,鼓励他们放开胆子说,使之形成丰富的临场经验。如结合整体教学设计多安排一些课堂讨论、拟题引辩、即兴讲演、抢答竞赛等各种形式的说的训练。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并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思维个性。而创设语境是让学生张口说的关键,也是最能调动积极性的办法。通过举办“文学角”、“兴趣小组”等,把学生带到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力并进行创造。总之,在说话教学训练活动中,要创造一种有利于质疑求新、敢于争论、善于标新立异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环境,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在阅读能力训练中开发创造思维能力

读,不仅仅是收集信息,吸收信息的过程,也是通过理解、加工获取新知的过程。因此,从阅读过程中挖掘创造思维能力的因素,是有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阅读起始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科学而巧妙的教学心理环境的创造与导课的设计,使学生迅速排除各种心理干扰,心境立刻得到净化,并把它带进阅读活动中去。在导读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将教材中最能引起阅读兴趣的知识、足以启迪思维的“文眼”、易引起争论的问题等,像“新片预告”一样抛给学生,并将激发起的兴趣引导到对阅读目标的追求和对阅读结果向往的轨道上来。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设置好教学的转换坡度,通过富有层次性的引疑、搭桥式的设问与解疑等,使学生阅读的心境始终得到保持。这样,才能为阅读创造思维的引发和发展奠定最佳的心理环境基础。

阅读创造思维的形成,一方面是在阅读过程中,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新的发现,而另一方面能将阅读中产生的新见解迁移到写作中并表达出来。一要多写读后感,从对阅读内容的精华提取分析中,写出评论或杂感等,这样才会在理解深化和扩展生发中提炼出新的见解。二要将在阅读中提取到的有价值的材料借鉴到写作中去。它包括内容和技巧两方面的借鉴:技巧方面的借鉴,是由学习模仿逐步过渡到创作;内容上的借鉴,是从援引所读材料中某一观点或题材内容进行立意,由借意到创意练意,并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引发出的新的联想和想象,引入到写作的构思中去,使之形成一种全新的创造性表达。

四、在写作训练中开发创造思维能力

写作的创新意识,主要指写作中观念上有新的突破,题材上有新的拓展,表现手法上有新的探索。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整体教学设计,多设置一些有利于激发创作的写作训练,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训练中萌发创新意识,而且会形成真正有助于写作的实际创造力。经常进行一些想象作文、质疑作文、幻想作文等各种类型的写作训练,能使学生在一种具有针对性的特定训练中,开拓思维空间,引发创造的兴趣,使写作中的创造想象力变得丰富、超常,思考变得新颖、奇特。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各种人与事物进行科学地分析、评判,对习惯的见解甚至名人结论大胆质疑,并从质疑中提出自己的独特认识,进而在改造、组合的思维加工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意的表达。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阔思考问题的路径,鼓励独辟蹊径,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命题,进行新的立意和选择自己得心应手而又不同一般的表达方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有新意,而且富有个性。

(王毅 福建南安市金淘镇侨光中学 3623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说读写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