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习得表达“窍门”

2014-03-20 00:19蓝翠英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窍门百草园以读促写

阅读——写作迁移策略是一种重要的作文策略,仿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课文中有模仿价值的段落,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要求学生仿写,能使“阅读--模仿--写作”过程根植学生内心。学生在不断的仿写过程中,能将大量的写作知识化为己有,能够习得许多语言表达的“窍门”,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聪明的学生还能够有所创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尤其是描写百草园自然景色的那一段,多角度写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趣,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好素材。作为语文教师,教学时应把目光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以读促写,提升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探寻课文写景之奥秘,梳理写景之技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发言:好玩、好看、有生机、还有好吃的、有趣、是乐园……

师问:是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这些情趣的?为什么它能带给你这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对话交流后明确:

①抓住事物特点。

如: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伏”字形象地写出了黄蜂肥胖的特点,“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②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碧绿的菜畦,肥胖的黄蜂,油蛉的低唱,覆盆子的又酸又甜等等,作者巧妙运用表示色彩、声音、味道的修饰语,使描写生动形象。再如: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③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句式的运用。这样既全面写出了想要描写的景物,又用“单是就”突出重点描写的内容。使得描写动静结合,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有层次感。

④景中有事,符合儿童心理。例:翻断砖,按斑蝥,吃覆盆子等活动都符合儿童喜欢玩、喜欢探索的心理。

⑤景中有人,融情入景。童年鲁迅在园子里的活动,充分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可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自然景色的这一段,作者抓住园中景物的特点,灵活地从多角度写景,并巧妙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使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动静结合,活泼多姿。一个简单的园子被描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乐园。读者在阅读时自然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传递出来的情趣。

二、进行景物仿写训练,体会表达之窍门。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教师准确抓住文本中的“写点”,充分发挥文本”以读促写“的教学价值,强调对课文写法的习得和模仿,体会语言表达的窍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了景物仿写训练。

试着模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

具体写作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灵活巧妙地多角度写景,并融入自己的感情。

之所以提这样的要求是希望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能强化对本课阅读过程中梳理出的写景之技巧的理解,学会运用它们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交流学生习作,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 虽然学生的层次有差异,但因为有阅读指导的基础,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畏难情绪,很快便完成了习作训练。学生在小组交流后选出优秀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并品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讨论得认真而热烈。从他们选出的佳作就可以看出习得的效果明显。

学生优秀习作展示:

生1:不必说那道路两旁珍贵的银杏树,宽敞的教学楼,碧绿草地间的羊肠小道;也不必说在树上长吟却不见踪影的蝉,在花丛中忽上忽下飞舞的蝴蝶,在操场上打闹发出银铃般笑声的学生。单说那一片小小雪松林,就有着无限的刺激和乐趣。那松林高处是那么的稀疏,接地面的部分又是那么的茂盛。让人不禁幻想在那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会魔法的巫婆,不让人看见自己。在松林下的那一片草地上,那才是真正的俱全。一只只小蚂蚱,在草叶上蹦来蹦去,欢快极了;而且不时还会传来演奏家——蟋蟀那优美动人的歌声。一阵小雨刚刚下过,瞧,那一只只小蜗牛,也背着它们那沉重的“家”,缓缓地拖着一条半透明状的细丝带出来透气啦!一颗晶莹的露珠落在它身上,给它洗了个痛快的澡。来到一片嫩叶旁,开始吃它的大餐了,一丝丝的嫩叶伴着刚刚的露水美味极了!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动物也爬出了洞,出来享受这一切的一切。

生2:不必说高大的松树,安静的教学楼,活力的操场,欢乐的宿舍,也不必说灵巧的麻雀,轻捷的猫儿,渺小的瓢虫和那活力的鸟儿,单是教学楼后面的草地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春天来了,蚯蚓从土中探出头来,观察这奇妙的世界。春风一吹,小草也苏醒了,在春天的热情和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花儿也在太阳照射下开着花,舒展着身体,一会儿,蜜蜂飞来了,在一朵花上停了下来,一会儿又到另一朵花上,始终围绕在这一小块“小自然”中。蝴蝶也盘旋在草地上,各色各样的蝴蝶都来了。翻开一块泥块,偶尔会看见一两只蚯蚓或蜈蚣,扭着腰,缓缓前进。如果运气好,你还可以看到珍稀的刺猬呢!这儿始终充满活力。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在阅读教学时抓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一独特的句式比较品味,依赖语境分析作者运用这一语言现象的好处,引领学生品出这个句式带来的独特意境后,再让学生试着模仿运用这样的句式来描写自己熟悉的校园景色。这样的以读促写,学生的思维能很快被激活,习得的表达窍门也能得到有效训练。学生的习作能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已经学会巧妙运用这一独特句式,使描写点面结合,使文章富有层次感,使景物描写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之变化明显,展现出学生的生活情趣。

4 教学反思:阅读教学中的仿写训练能有效习得语言表达之“窍门”。

5 从仿写训练所涉及到的心理要素看,它实际上包括“情感—形象”和“理智—逻辑”两个方面。同样是写校园环境,同样的表达方式,从学生的内容选择和语言组织可以看出其不同的思维角度和情感表达需要。习作片段交流时,学生之间的思维及表达又能引起他们的碰撞。可见,本课的仿写训练是真正实现了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向“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表达的“窍门”带来的成功感受,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班杜拉把模仿的功能概括为三点:使原有行为得到巩固和改变;使原来潜在而未表现的行为得到表现;学到新的原来不会的行为。他所概括的后两点正体现了模仿的源体所引发的连锁性思考和延伸作用。本课的教学实践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两点,使阅读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可见,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依据文本内容,准确抓住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来领悟其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传神之处,依托阅读教材为拐棍,仿造词语的构词方式、构句方式、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仿练。能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语言的组合形式,在模仿中内化语言的表达形式,在模仿中整合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不但阅读课堂教学显得灵动,以读促写也落到了实处。这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其语言表达的“窍门”,有效提高学生习作时语言表达能力。

(蓝翠英 浙江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324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窍门百草园以读促写
学校里的“百草园”
巧排诗的窍门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填空格的窍门
找次品的窍门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